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冶熙但璧呢玛

冶熙但璧呢玛

1849—1875

清代内蒙古最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四世(一作五世)。亦译业希丹毕呢吗、也摄丹丕尼玛、叶熙丹璧尼玛等。加佛教传说的13位先世,亦称第十七世。生于青海西宁之扎拉通地方。藏族。父名童郎波,母名满超。幼名森哈萨托(一译桑哈色特迪)。道光三十年(1850),前世章嘉之大弟子森沙巴及札萨克喇嘛札沙,奉旨会同前世章嘉之弟超伯森呼图克图寻得3名灵童,经西宁钦差大臣上奏清廷,于同年十二月在北京雍和宫金瓶掣定,由道光帝批准为四世章嘉呼图克图,行文晓谕内外蒙古各旗及达赖、班禅。5岁,从虚布森及兰布森拖堂淡哲二喇嘛受小戒。咸丰八年(1858),奉诏进京,晋见咸丰帝于颐心殿,获赐玉如意、珊瑚念珠、金碗、法床、黄车等宝物,令驻节京城。九年,至多伦诺尔(在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)避暑,受到内蒙古49旗和外蒙古57旗诸王公、贝勒、贝子之隆重欢迎。同年冬转至甘肃。同治元年(1862),赴京师,驻锡嵩祝寺,谒同治帝于内廷。此后游历修习于五台山、多伦诺尔、伊克昭等地,修毕五大部经。五年(1866),入藏修习。六年,至拉萨,莅大小昭及三大寺,顶礼圣像,布施僧众,于哲蚌寺演说经义,因精通梵文,深获藏僧景仰。旋从诸高僧进修经典,习密宗。七年,从哲拉色勒呼图克图受大戒。八年(1869),应甘肃及蒙古诸王公之请,奉旨回蒙古传教。九年,复至京师嵩祝寺,获同治帝召见,命任职京师,敕封大国师,赐金印、诰命、莽服等。每年五月至多伦诺尔避暑,十月赴京任职,旨封其父为公爵。十年,钦命管辖多伦诺尔之善因、汇宗二寺。十三年(1874),同治帝卒,率僧众诵经超荐。光绪元年(1875),赴五台山避暑。同年冬回京途中染疾,在京师城外天宁寺入寂。光绪帝命钦差大臣护送龛座至五台山,供奉于镇海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尼堪外兰

    ?—1586明末建州左卫苏克苏护河部图伦城主。满族。初为努尔哈赤父塔克世属下。明万历十一年(1583),引明将宁远伯李成梁兵,攻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子阿台所据古勒山城(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胜利村)。诱

  • 三都谷战役

    河湟吐蕃与宋争夺秦州(今甘肃天水)吐蕃诸部之战。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,河湟吐蕃大首领唃厮啰、李立遵率马衔山(今甘肃榆中县境)、兰州、龛谷(今甘肃榆中县境)、毡毛山(今青海乐都县境)、洮州(今甘肃

  • 嘎桑

    独龙语音译,意为“能说会道的人”。云南贡山独龙族对家族长的称谓。每个家族都有一个,不经群众选举,自然形成,一般由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,在群众中有威信的比较年长的男人担任。由于解放前独龙族受察瓦隆藏族

  • 元书

    书名。清曾廉撰。102卷。计本纪15卷,志10卷,列传77卷。作者志在补遗重修《元史》,但多袭魏源《元史新编》之例,史料搜集考订亦不出前人范围,仅参引《元朝秘史》、《续通鉴》、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及元人

  • 安陵

    ①西夏毅宗李凉祚墓号。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西约4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西夏皇陵内。 ②金陵墓名。天会十四年(1136),熙宗追谥完颜石鲁为成襄皇帝,庙号昭祖。皇统四年(1144),号其陵墓曰安陵。

  • 温托珲河卫

    见“兀计温卫”(110页)。

  • 捉雀

    见“雀喀扎法里”(2041页)。

  • 缥甸军民总管府

    元代土司名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有“缥甸军民府”,但无注。《新元史·地理志》谓后至元元年(1335)置缥甸散府。缥甸之名屡见于《元史·爱鲁传》:“至元五年(1268)从云南征金齿诸部,蛮兵万人,绝缥甸路”

  • 伏羲

    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。又称包牺、宓羲、伏戏、庖牺、炮牺等。传说为华胥氏所生,“大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,生宓牺”(《诗含神雾》)。曾作八卦,“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”(《周易·系辞》),“结绳为网以渔

  • 端木采

    清代诗人、书画家。字子畴,江苏江宁(今南京市)人。回族。清道光二十九年(1849)优贡。同治(1862—1874)间,官知县,累迁内阁侍读。性兀傲,不能谐俗。喜经史、善诗文、工书法。书承唐代颜真卿,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