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兴安岭

兴安岭

山名。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,黑龙江省北部及黑龙江以北俄罗斯境内山脉的总称。略成弧形,北为外兴安岭。南为内兴安岭。内兴安岭西为大兴安岭,又称西兴安岭;东为小兴安岭。大兴安岭在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北部,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,东北至西南走向,北起黑龙江岸,南止西拉木伦河上游。全长1200公里,宽200—300公里,主峰为索岳尔济山。小兴安岭又称东兴安岭。在黑龙江省北部。西北接伊勒呼里山,东南到松花江岸。西北至东南走向。长约400公里。北段为隆起的台地。南段诸山海拔较高。大兴安岭自索岳尔济山北行至伊勒呼里山,古有乌桓、室书等族,后有索伦、鄂伦春、毕喇尔、赫哲族居住。外兴安岭之南,明清之际为索伦、鄂伦春、达斡尔、奇勒尔各族居地,奇勒尔等族又称作“北山野人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史

    南朝史书。纪传体。唐李延寿撰。80卷,包括本纪10卷,列传70卷。延寿字遐龄,祖籍陇西(今甘肃临洮),世居相州(今河南安阳)。官至崇贤馆学士、符玺郎,兼修国史。其父李大师(570—628)不满南北朝断

  • 督爽

   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。《新唐书·南蛮传》谓:“督爽,总三省也”。即行政中枢。参见“九爽(35页)。

  • 移剌成

    金将领。本名落兀。先世辽横帐人。契丹族。移剌氏。沉勇有谋,通契丹、汉字。天会(1123—1137)间,为完颜挞懒属下行军猛安,大败宋兵于楚、泗之间,以功为前锋。天会十五年(1137),从完颜宗弼(即兀

  • 合屯

    即“可敦”(491页)。

  • 桦皮诗篇

    古代蒙古抒情诗歌。作者及创作年代均不详。仅存以畏兀儿体蒙古文记在白桦皮上的3页残稿。1930年在伏尔加河东岸金帐汗国遣址发现。残稿中有一段描写一妇女送其被征服役之子至统治者处,母子互相倾诉情怀。母亲语

  • 阿尔巴卜伯克

    见“阿尔巴布伯克”(1241页)。

  • 温托珲河所

    见“兀讨温河千户所”(112页)。

  • 须卜居次

    ?—23又称“伊墨居次”(“居次”意为“公主”)。名云。匈奴※复株累若鞮单于与※王昭君所生长女。嫁匈奴贵臣右骨都侯须卜当,故称“须卜居次”。汉平帝元始二年(公元二年),受单于所遣入侍汉朝太后。新朝王莽

  • 忠顺保德可汗

    见“夜落纥”②(1497页)。

  • 阿柴

    吐蕃对吐谷浑的称呼。参见“吐谷浑”(766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