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公中佐领

公中佐领

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。未定称前,亦作公同、公众、公管、奉公佐领。此种佐领为公举补缺制,与佐领世职制适相对称,为八旗佐领两大类型之一。其来源大体是:一、※无根由佐领,流为多家多姓承管,在清廷派员办理佐领纷争时,其中无一家族连续承管过五世(后改为五次)以上者,即将此类佐领撤出,改为公中佐领。二、在世管佐领中,有因绝户而其“袭职家谱”内亦无可袭之人者,亦以改为公中佐领。三、将一部分滋生佐领依例充作公中佐领。四、察哈尔八旗(制以其大多数兵员入籍京城当差)世管佐领下所有滋生人丁,按制度规定概以分编为公中佐领。五、雍正(1723—1735)间,裁撤诸贝勒、贝子、公等所属的下五旗汉军佐领,以充公中佐领等等。此种佐领的特征是:凡补缺,国家(公中)拥有支配权,不必再令造送袭职家谱;可以文武大员兼任,也可由应升人员中公举,更可以对品调补,若佐领有功绩者其子弟亦可补缺。有清一代,此种佐领八旗满洲108、蒙古75、汉军100,合计283个。此职,武职四品官,与世管佐领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兀鲁忽乃

    见“斡儿乞纳”(2427页)。

  • 托克湍

    清朝将领。达斡尔族。姓多新氏。字可斋。隶镶白旗满洲。初参与镇压义军,出征数省,受超等伤一处,赏戴花翎,赐号哈丰阿巴图鲁。同治八年(1869),擢齐齐哈尔副都统。光绪五年(1879),调成都副都统。十三

  • 阿敏道

    ?—1757清朝官员。蒙古镶红旗人。图尔格期氏。世居察哈尔。员外郎阿吉斯子。雍正初,累迁二等侍卫。九年(1731),率巴尔虎兵百人赴巴里坤佐军征准噶尔。继与侍读学士查克丹统喀尔喀兵3千赴任。乾隆元年(

  • 古木卫

    亦作古木河卫,见“可木卫”(491页)。

  • 八千颂般若

   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。《元史·释老传》载:西番僧“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,号称好事者”,“有曰阿昔答撒答昔里,华言八千颂般若经也。”梵文Astasahasrika,译为八千颂般若经,即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五会。

  • 西番十八族

    藏族古族部名。见于《元史·世祖纪》。元至元元年(1264)七月,以西番十八族部立定西州,行安抚司事。定西州属巩昌路,地在今甘肃定西、陇西、武山一带,治所在定西县。元末属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司管辖,置正副

  • 塔拉斯

    见“怛逻斯”(1501页)。

  • 诸兄

    高句骊国官号。其名仅见于《新唐书》,为高句骊国十二级“大官”中第八级官名,位于※“上位使者”之下,※“小使者”之上(《北史》等记有※太大兄、※大兄、※小兄为二至四级官名)。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。

  • 元徽

    ?—530北魏宗室。字显顺。鲜卑元氏(拓跋氏)。太武帝※拓跋焘玄孙,城阳王※元鸾子。粗涉文史,颇有吏才。正始二年(505),父卒,袭封城阳王。授游击将军,出为河内太守,在郡有治绩,享时誉。孝明帝时,为

  • 段兰

    东晋时鲜卑段部首领。又作段郁兰。出于东部鲜卑,世居辽西。段辽之弟(一作子)。被拓跋代封授为抚军将军、冀州刺史、勃海公。晋咸和九年(334),受兄命,与慕容翰攻柳城,败慕容汗援军于中尾谷。成康二年(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