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元叉

元叉

?—525

北魏宗室。字伯僬,小字夜叉。鲜卑元氏(拓跋氏)。京兆王※元继子。宣武帝元恪时,任员外郎。娶灵太后妹为妻,及太后临朝,授通直散骑侍郎。妻被封为新平郡君,迁冯翊郡君,任女侍中。威势日盛,历迁散骑常侍、光禄卿、侍中,加领军将军,兼总禁兵,深为灵太后所信委。因和辅政之清河王元怿有隙,于正光元年(520),与侍中刘腾幽太后,杀元怿,总勒禁旅,决事殿中。甚获明元帝元诩宠信,与腾表里擅权,百僚惧之。初尚能劳谦待士,关心朝事,后渐骄慢,耽于酒色。四年(523),腾死后,防卫微缓,时出游在外,遛连不返。六年(525)二月,被灵太后与丞相高阳王元雍免去领军,为骠骑大将军、尚书令、侍中,解兵权。四月,灵太后复临朝听政,令其出宿,解去侍中,寻除名为民。是年夏,以谋反罪,赐死。追赠尚书令、冀州刺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北县

    县名。在河北省西北部。清初为内务府太仆寺及察哈尔牧场。雍正三年(1725)以其地渐次招垦,外来垦户日多,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,隶直隶口北道。光绪间(1875—1908)改为抚民同知,移治口外旧兴和城。1

  • 香葆拜古墓

    又称香保古墓、香保保古墓。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北3公里处。1976、1977年发掘。分土葬墓和火葬墓。土葬墓为竖穴土坑,内葬1人或2人,部分墓内有殉葬现象。出土陶制器皿,也有少数铜、铁、金

  • 刘襄勤公奏稿

    书名。清刘锦堂撰。16卷。是书系作者于光绪(1875—1908)年间,奉命驻镇新疆的奏折汇编。奏稿起自光绪四年(1878)三月二十四日,止于十五年(1889)二月十五日。内容主要有:一为新疆改为行省经

  • 枢密

    西夏官署名。西夏语音“令泥落”,掌管全国军事机务、兵备、边防等,属上等司。用50两银司印。长官为都枢密使、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。用20两银镶铜印或15两铜印。天盛年间(1149—1169)枢密位有六大:

  • 翁琚

    解放前京族地区村寨文书称谓。由选举产生。主要负责村内公共经济帐目和宗教活动捐献的收支等工作。任期为3年,期满可得渔箔一所作报酬。

  • 罗桑图登热吉

    1797—185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,即却藏呼图克图四世。四世(一作三世)章嘉呼图克图意希丹贝坚赞(又写作伊希丹毕扎拉参)之弟。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却藏滩。初在却藏寺学经,后至西藏哲

  • 沅州府

    行政区划名。元置。唐为巫州,后历改沅州、潭阳郡、叙州等。宋为镇远州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),立沅州安抚司。十四年改路总管府,治所在卢阳县(今湖南芷江)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),归附朱元璋,改为府。

  • 尼宫哈利

    珞巴族崩尼、崩如、纳等部落对军事首领的称谓。亦作尼宫东白、蒙宫达蒙乃(女)。一般自然形成,也有民主推举产生。由有组织指挥作战才能、机智勇敢、办事公正、富有生产经验、善于言辞、勇于负责,并在村寨或氏族内

  • 马鲁

    见“木鹿城”(257页)。

  • 奚秃里

    见“秃里”(1082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