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元丕

元丕

422—503

北魏宗室。鲜卑元氏(拓跋氏)。河间太守乐城侯兴都次子。太武帝拓跋焘时为羽林中郎,随帝南征,赐爵兴平子。献文帝拓跋弘即位,累迁侍中。讨平丞相乙浑之反,迁尚书令,改封东阳公。孝文帝宏即位后,封东阳王,拜侍中、司徒公。奉敕制决疑难案事300余条。以执心不二,诏赐其入八议,享受优遇,即传示子孙,犯至百,听责数恕之;放其同籍丁口杂使役调,永受免除;若有对其谗毁者,即加斩戮。太和三年(479),迁太尉、录尚书事。博记国事,深受孝文帝和冯太后敬纳。十六年(492),援例降王爵,封平阳郡公。翌年,孝文帝南征,受命与广陵王元羽留守平城。十八年,迁都洛阳,以其为太傅、录尚书事,留守平城。迁都督,领并州刺史。改封新兴公。雅爱本族风俗,对变俗迁洛、改制官服、禁绝旧语等,皆所不愿。二十年(496),因子元隆等谋立阳平王元颐,反对孝文帝迁洛变俗,事败被诛,受株连,被削职为太原民。时年垂80,犹随帝至洛阳,后还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。二十三年(499),宣武帝元恪即位,自晋阳赴洛阳居住,以勋臣,历仕六世,封为三老。景明四年(503)卒,追赠左光禄大夫、冀州刺史,谥平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古坎肩

    蒙古族传统服装。旧称蒙古比甲。起源于元初,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。古时蒙古族穿袍服,无坎肩。上衣交结于腹部,环腰以带束之。冬服二裘,一裘毛向内,一裘毛向外。据《元史·后妃传》载,察必皇后首创蒙古

  • 月祭

    满族各姓及皇室所行祭神之礼。满族旧俗,各百姓均以祭神为至重,所祭之神有观世音菩萨、伏魔大帝、关帝圣君、土地、七仙女、长白山神、远世始祖及各种动物神等。分朝祭与夕祭。朝祭仪式为:设幪架悬幪,前设矮桌,列

  • 南面行宫都部署司

    见“汉儿行宫都部署院”(620页)。

  • 罗布藏丹彬多密

    见“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二世”(1860页)。

  • 李可举

    唐朝将领。回鹘阿布思之裔,幽州节度使李茂勋之子。咸通(860—874)末,以太原李克用与定州王处存结盟势盛,恐为己患,遂联结吐谷浑都督赫连铎等,袭沙陀药儿岭,战雄武军,进检校侍中。后遣部将李全忠攻易州

  • 精奇尼哈番

    满语音译。清代八旗满洲、蒙古、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。分为三等。后金天命五年(1620),分世爵之一——总兵官为三等。天聪八年(1634),遵满洲旧俗,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,一、二、三等总兵官对等改为一

  • 张登

    战国时期中山国大臣。机智多谋,长期为中山国的利益而游说于大国之间。周显王四十六年(前323),在韩、燕、魏、赵、中山五国结盟“相王”期间,受中山王和相邦蓝诸君(一说即司马赒)的派遣,奔

  • 马喇

    ?—1692清朝将领。满洲镶白旗人。顺治六年(1649),补理藩院笔帖式,奉命调蒙古兵二万征叛镇姜瓖,解大同之围。升员外郎。十八年(1661),分袭伯父尼堪三等阿达哈哈番,以平察哈尔部布尔尼叛有功,升

  • 温傅可汗

    见“阿史那德温傅”(1241页)。

  • 朱尔鉴格

    清代抗俄勇士。鄂伦春族。世居精奇尼江。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在抗击沙俄殖民者的侵略中,袭杀抢掠牲口的俄人,缴获器械,向清政府驰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