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罗勒
见“夜落纥”②(1497页)。
见“夜落纥”②(1497页)。
明代蒙古右翼阿苏特部领主。又作合罗气把都儿台吉、诺木达喇古拉齐诺延、诺们达喇呼拉齐,简称哈罗气、合落气等。孛儿只斤氏。※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孙,※博迪达喇第三子。驻牧于宣府(今河北宣化)、大同以北,今内蒙
唐代纳抚※契丹所置州名。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(648)四月,契丹※辱纥主(部落首领)※据曲(一作曲据,唐赐名李去闾)率众附唐,唐以其地置是州,以据曲为刺史,隶营州都督府(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)。为唐建契丹
即“塔勒纳沁”(2161页)。
高句骊国官号。其名始见于《北史》,为高句骊国十二等级“大官”中之第二级官名,位于※“大对卢”之下,※“大兄”之上,比唐官正二品,与诸官分掌内外事。盖苏文子男产在高丽国亡前任此官。此前史书不见其名,《新
西域古地名。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。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云:邪米思干(撒马尔罕)大城,西辽时,名为河中府。耶律楚材《再用韵纪西游事》诗“河中花木蔽春山”句下自注:“西域寻思干(撒马尔罕),西辽目
地名。位于黑龙江右岸,在齐齐哈尔城东北850里,即今黑龙江爱辉县南老城(瑷珲)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置。初“植木城”,周千步,4门,环城有重壕。移黑龙江将军驻守。二十九年,将军移驻黑尔根(今黑龙
①(1201—1272)蒙古国大将。又译兀良合台、兀良合歹、兀良合带。兀良哈氏。开国功臣※速不台子。初侍从成吉思汗孙蒙哥,掌宿卫事。太宗五年(1233),随汗子贵由征辽东蒲鲜万奴。七年,从拔都西征,破
古郡名、县名。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,分武威郡置张掖郡。治所在得(今甘肃张掖县西北),晋改名永平。汉代为匈奴昆邪王(又作浑邪王)驻地。十六国时期,匈奴一支临松(治今甘肃张掖县南)卢水
?—1238?宋代云南大理国(后理国)第二十世国王。白族。大理人。※段智兴子,※段智廉弟(一作段智廉子)。宋宁宗开禧元年(1205)即位,改元天开。后又改元天辅、仁寿。嘉定五年(1212),率兵至寻甸
旧官署名。1926年春,由晋系军阀绥远都统商震设置,隶属绥远都统衙门政务厅,主管重新丈放夹荒、余荒土地,发放土地执照等项事务。实际以清丈、发照为名,肆意索取发照费、清丈费,增加群众负担,并乘机掠夺牧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