亥年新法
西夏文法典。编著者佚名,西夏政府颁行。西夏晚期在原法典基础上修订而成,颁于西夏神宗光定乙亥年(1215)。手写本,残,蝴蝶装,页面20×13厘米左右。存第二、三、四、十二、十六、十七等卷,计159面。对研究西夏法典及其发展变化有参考价值。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(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)。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。
西夏文法典。编著者佚名,西夏政府颁行。西夏晚期在原法典基础上修订而成,颁于西夏神宗光定乙亥年(1215)。手写本,残,蝴蝶装,页面20×13厘米左右。存第二、三、四、十二、十六、十七等卷,计159面。对研究西夏法典及其发展变化有参考价值。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(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)。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。
西域古国名。王治危须城(今新疆和硕县境)。西汉武帝(前141—前87年在位)时有户700,口4900,兵2000。国王之下设击胡侯、击胡都尉、左右将、左右都尉、左右骑君、击胡君、译长各1人。居民从事农
地名。又称黑河副都统府。位于今黑龙江省北部,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置。治所即今黑河市。民国元年(1912)废,改属瑷珲直隶厅。1934年,设置黑河省。沿革、民族详见“瑷珲直隶厅”。
?—1188金宗室、大臣。亦作崇尹。本名阿里罕。女真族。完颜氏。初以宗室子充护卫,改牌印祗候,授世袭谋克,为右卫将军。历顺天、归德、彰化、唐古部族、横海军节度使。正隆六年(1161),从海陵王攻宋,领
书名。蒙古编年史。原名《诸汗源流黄金史纲》,或音译《阿勒坦·托卜赤》,通称《蒙古黄金史纲》,为别于罗卜藏丹津的《蒙古黄金史》,俗称《小黄金史》。著者佚名。史界一般认为约成书于1604—1627年间。内
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。正统(1436—1449)后设。《满洲源流考》将该卫与永乐三年(1405)二月设置之撒力卫,分别作萨里河卫、萨里卫。
1901—1969革命活动家。汉名鲍仁山,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,蒙古族。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。1928年参加苏联共产党。1929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派遣,与乌
越人。后仕汉,受封驰义侯。元鼎五年(前112)秋,汉武帝兴师伐南越,受诏发夜郎兵下牂牁江会番禺,佐伏波将军路博德、楼船将军杨仆平南越,因且兰君不愿出兵远行,与其众反,故未能率兵甲抵番禺伐越。后南越平,
清代官名。亦作按班、谙班。满语音译,“总管大臣”、“大官”或“大人”的意思。清入关前,专用于亲近重臣,如天聪八年(1634)定总兵官为“昂邦章京”,分三等。统治全国以后,文官三品、武官二品以上,均可称
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。俗称阿喀公贝勒旗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),固始汗玄孙噶尔丹达什率众归清。五十年(1711),封辅国公。雍正元年(1723),叙功晋镇国公。三年(1725)授札萨克,建旗。下设1佐
即“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”(444页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