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江王
见“匋钪冷”(1491页)。
见“匋钪冷”(1491页)。
成吉思汗灵堂八白室所在地。蒙古语音译,意为“多泉”。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苏木。据《成吉思汗祭典》载,该地有巴噶卜拉噶(小泉)、伊克卜拉噶(大泉)、托古噶卜拉噶、莽罕卜拉噶、阿鲁卜拉噶、
1574—1633明代第一位坐床于蒙古的活佛。名达拉那达,又称札阿囊贡嘎宁布、哲布尊达拉那达贡嘎宁布等。藏族。出生于西藏,一说万历二十年(1592)生。始学于觉囊寺,属觉囊派僧人,原为哇朗谷州呼毕勒罕
明代四川土司名。洪武十四年(1381)正月置。秩正七品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北。二十七年(1394),明廷更定番国朝贡仪,将其列入全国可按定例朝贡的30个长官司之一。永乐十二年(1414),与松潘地区其他
景颇语音译。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无息借贷的称谓。通常是“借一还一”,带有互助性质。后来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,特别是受到邻近傣、汉等民族的影响,债利已有一定发展,但到解放前夕,小额的无息借贷仍较普遍。
清统治者从分散和孤立蒙古的目的出发,除在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,分别建立蒙古八旗、游牧八旗、总管旗、札萨克旗,限制其辖境,封锁其疆界,使之成为互不相属,不通往来的小块封建领地外,并对蒙古实行封禁政策,限
?—1832清代江华瑶民起义首领。祖籍湖南新田县人,世代靠租垦荒山度日,后为生活所迫,迁至江华县锦田。平日行侠仗义,交游甚广,颇孚众望。道光十一年(1831),朝廷下令“山田升科”,激起瑶民强烈不满,
族名。中国傣族的自称。读作“Dai”。其先民汉晋时称“滇越”、“掸”或“擅”;“僚”或“鸠僚”,唐宋时称“金齿”、“银齿”、“茫蛮”、“白衣”等;元明时称“白衣”、“百夷”,清以后称“摆夷”或“摆衣”
辽朝对部分女真人的称呼。一作滨海女直、濒海女直。因居地近东海(今日本海),故名。来源于黑水靺鞨。分布在前苏联沿海州锡赫特山脉以东至日本海地区。辽圣宗统和六年(988)八月,《辽史》中始有其贡辽记事。辽
藏语音译。又作群则。意为“作佛事者”。多为贵族僧侣,是靠向寺院及大堪布等发放布施而取得寺内免差特权者,分错钦(主佛殿)、扎仓及康村三个等级,依布施多少而定。
明代地方官员。字白夫。广西武缘县止戈乡人。壮族。自幼勤奋好学,知书识礼。弘治八年(1495),应乡试中举。先后赴浙江兰溪县和仁和县任“教谕”,潜心施教,诲人不倦,生员深感其德。正德十年(1515),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