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珠穆沁盆地
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低洼地带。海拔800—900米。东西长约200公里,南北宽约100公里,面积2万平方公里。有苏悦勒金河、乌拉盖河,由东北向西南流。高力罕海、银吉甘河由东南往西北流。河流经过的地区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沼泽地。盆地牧草茂密,水源充足,产草量高,是全盟最好的牧场。其地金属北京路,元属上都路,明为蒙古所据。后金天聪八年(1634),乌珠穆沁部长多尔济偕塞楞归附,编左右翼二旗,部众有的分别在此游牧。
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低洼地带。海拔800—900米。东西长约200公里,南北宽约100公里,面积2万平方公里。有苏悦勒金河、乌拉盖河,由东北向西南流。高力罕海、银吉甘河由东南往西北流。河流经过的地区形成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沼泽地。盆地牧草茂密,水源充足,产草量高,是全盟最好的牧场。其地金属北京路,元属上都路,明为蒙古所据。后金天聪八年(1634),乌珠穆沁部长多尔济偕塞楞归附,编左右翼二旗,部众有的分别在此游牧。
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。为对辽太祖※耶律阿保机诸弟及后裔的称呼(所称“季父”,是以阿保机父的排行而论)。连同※孟父房(阿保机二伯父※耶律岩木后裔)和※仲父房(阿保机三伯父※耶律释鲁后裔)合称※三父房,或称
即“寿昌”(955页)。
清初旗籍※另户(正户旗人)内别立的一种旗人的名称。亦称别载册籍人。其人,具另册存照,介于一般正身旗人和旗仆之间,待遇略宽于开户人。来源大致有三大类:一是另户人中尚不明自身姓氏,缺少家谱之类以供稽考,“
见“莫高窟”(1825页)。
古城名。位于新疆吐鲁番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建。周2里许。有四门:东曰朗义,西殷阜,南宣义,北利成。吐鲁番领队大臣驻扎。同治九年(1870)八月,为浩罕伯克阿古柏破坏。光绪十年(1884)重建,吐
元代地方官署名。隶中书省。设治所于开平县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。世祖中统元年(1260)置开平府。四年,改上都路总管府。至元十八年(1281,一作十九年),并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。秩正二
见“句吴”(585页)。
金代早期官名。女真语音译。《金史·国语解》谓:“治城邑者”。执掌女真内务政务(一说“阿买”为“厄木”之对音,意为第一,即第一勃极烈)。收国元年(1115)七月,阿骨打设谙班、国论、阿买、昃4勃极烈共掌
书名。亦称《鞑靼译语》。明四夷馆所属鞑靼馆编纂的汉蒙对照分类词汇集。有明、清两种抄本。明抄本为《华夷译语》。收词1500余条,分17类,蒙语词头有汉文标音,词条释文用汉蒙两种文字对照。清抄本,称《鞑靼
高山族语音译。台湾地名。亦作哈仔难、甲子兰、蛤仔兰等。位于台湾东北部,今称宜兰。为“三十六社土番之地”。清统一台湾后,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,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。嘉庆(1796—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