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民族起源>乌兰木伦河

乌兰木伦河

①青海大通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。意为“红河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·青海和硕特部》载:“大通河源出青海西北阿木尼尼库山南诺尔,东南流,曰乌兰木伦河”。汉魏以前为古羌族居住区。两晋、隋、唐时期为吐谷浑居牧地,其后为吐蕃控制。明代,撒里畏兀儿族(今裕固族)入居该地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),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兵入青海,在该河的巴彦尼库地方败撒里畏兀儿部落,强征贡赋,俺答汗亦在战斗中负伤。三十七年(1558),俺答汗再次入青海,败畏兀特及撒里畏兀儿部落,并留其子丙兔居青海,该地区遂被青海土默特分部控制。崇祯五年(1632),喀尔喀蒙古领主朝克图台吉(却图汗)入青海,占领该地。十年(1637),固始汗率和硕特部入青海,擒杀却图汗,该地区遂成为和硕特部的居牧区。今设海北藏族自治州。 ②陕西窟野河上游的蒙古语名称。意为“红河”。宋、元、明时期汉文史籍称作屈野川,清代称紫河。当地蒙古族一直称之为乌兰木伦。源出内蒙古伊金霍洛旗,东南流,经神木,注入黄河。明正统(1436—1449)以前,在明朝辖区内。“土木事变”后,一度为瓦剌也先占据。成化六年(1470),西蒙古野乜克力部的霤加思兰、亦思马因、亦不剌等入居该地。明朝将防线内移,沿神木至榆林一线修筑长城,河套地区处于东蒙古右翼控制之下。正德五年(1510),达延汗败亦不剌等,将该地区封予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,作为鄂尔多斯万户的世袭领地。明末被后金征服,入清朝版图,属伊克昭盟。今其上游属内蒙古伊克昭盟,下游属陕西省神木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故匈奴都尉。汉武帝元朔元年(前128),率众归附汉朝,受隆重礼遇,被封为特辕侯(一作特装侯),赐食邑650户。元鼎元年(前116)卒,无嗣,爵除。

  • 邑主同?龙欢合邑子一百人等造像记

    古碑铭。北周保定二年(562)立。原为陕西耀县塔坡圣德寺藏物,现存该县文化馆。碑称造像者“一百人”,现能识别者94人。其中羌姓※同��氏(铜鞮羌)67人,荔非氏1人。公孙氏

  • 谢尔巴

    即“夏尔巴人”(1850页)。

  • 呵呢呐

    赫哲族的一种民间小调。赫哲语音译,亦作“合呢呐”。因歌曲开头、结尾均用“呵尼呐”,唱词中也间插入此三字得名。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。多为妇女织鱼网、晒鱼兽肉干等劳动时哼唱。曲调开朗、明快,

  • 正吉·泽登罗布

    清代康定炉霍尔土司,又名德瓦夏巴。藏族。管理康区十三寺之一炉霍寿寺,委任其弟青则罗桑克珠为寺主,并为该寺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,称为“青则罗桑克珠规章”。更寺名为霍尔章古寺,旋改为寿灵寺。与土司联为一体,

  • 乌屯河卫

    见“五屯河卫”(265页)、“兀同河卫”(110页)。

  • 开圣丹宝

    钱币名。铜质,钱文隶书,右旋读,背无郭文,直径2.4厘米,重3.8克。辽宁省博物馆有藏品,各种钱币专著均录有钱拓,传世极为稀少。此钱为北宋宣和年间(1119—1125)汴梁附近道观所铸。是一种宗教性的

  • 李仁孝

    1124—1193西夏第五代皇帝。党项羌族。本姓拓跋氏,崇宗李乾顺长子,母曹氏。夏大德五年(1139) 16岁即位,时夏国发生饥荒、地震灾害及哆讹领导的蕃部大起义。因纳群臣建议,立赈济法,令各州赈济灾

  • 洪君祥

    ?—1309元朝将领。高丽人。洪氏。小字双叔。洪福源第五子。年十四,随兄洪茶丘见世祖忽必烈于上京。至元三年(1266),奉命统高丽兵300人。后从秃花秃烈、伯颜等筑万寿山,开通州运河。六年(1269)

  • 德勒格尔

    革命活动家。汉名宁春发,化名陈治忠。内蒙古昭乌达盟克什克腾旗人。蒙古族。1929年初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,加入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。同年秋,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派遣回国,在内蒙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