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汗
见“王台”(200页)。
见“王台”(200页)。
蒙元时期蒙古官名。又译“札鲁花赤”,“札鲁火赤”,“札儿忽赤”。蒙古语音译,《元朝秘史》释为“断事官”,其长曰“也可札鲁忽赤”,意为“大断事官”。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,掌财赋,治政刑,主分封,会决
即“霍卓尔巴尔肯”(2549页)。
?—555南北朝时梁将领。字君才。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)人。其先世系乌丸王氏,一说为汉王霸后裔。梁右卫将军※王神念子。天监(502—519)中,随父自北魏奔梁。史称其“学涉该博,尤明《左氏春秋》,言辞辩
见“懿德皇后之诬”(2586页)。
东晋时云南碑刻。因比南朝刘宋时的※爨龙颜碑小,故俗称小爨碑,亦合称两爨碑。安帝义熙元年(405)立。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在云南南宁(今曲靖)南70里扬旗田出土。咸丰二年(1852)移置城内武侯祠
见“二十四史”(6页)。
见“颉利俱利薛沙耽弥可汗”(2166页)。
1876—1900清光绪帝妃。满洲镶红旗人。他他拉氏,礼部侍郎长叙之女。光绪十四年(1888),与姊同日被选入宫,始封为嫔。二十年,晋封为珍妃。聪颖贤能,颇有远识,深得光绪帝宠爱。甲午战争后,目睹国事
?—1425即“灵赞善王”。明代藏传佛教名僧。藏族。生于四川甘孜州灵藏地,故《明史》又称“灵藏僧”。永乐四年(1406),遣使贡于明,受封灌顶国师。次年,加封“赞善王”。其兄朵甘卫都指挥使剌兀监藏卒,
清初甘肃临洮藏族土司,※赵师范长子。顺治十六年(1659),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,管理土司事务。任职不久,病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