骊山
骊一作郦或丽。在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南。周时为骊戎所居,故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)曾改名会昌山,七年又改名昭应山,但俗仍沿用故名。上有烽火楼,传为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处。东北麓有秦始皇陵;西北麓有唐华清宫故址,内有温泉华清池。
骊一作郦或丽。在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南。周时为骊戎所居,故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)曾改名会昌山,七年又改名昭应山,但俗仍沿用故名。上有烽火楼,传为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处。东北麓有秦始皇陵;西北麓有唐华清宫故址,内有温泉华清池。
官名。主管朝会班秩、威仪。唐代多以殿中侍御史充任,若全都出使在外,则以监察御史行充,纠察离班、语不肃者。五代沿之。宋咸平六年(1003),三京留司御史台置一员,与令史分按院、管勾两班;又有入品知班三员
即“斡罗思”。
1324—1365元顺帝皇后。弘吉剌氏。至元三年(1337)立。
书名。谭人凤撰,章炳麟序。1913年草于日本福冈。全书计四十九组,每组有词、图、叙、评四部分,自叙平生事状,品评所涉史事与人物。起于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作者开始接受新思潮,止于1913年“二次革
官名。清代銮仪卫之职官。顺治十一年(1654)设,汉二人,正三品。掌祭祀时陪祀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改掌步辇事。三十七年,又以一人掌库事。四十八年俱停。
刑法制度。即暂停执行死刑。如明代规定,凡自立春后,至春分前及每月初一、初八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八、二十三、二十四、二十八、二十九、三十,均不执行死刑。此外有因祥瑞、天变、郊祀不定时暂停死刑者。至于临决罪犯
明大名长垣(今属河南)人,字有孚,号射斗。万历进士。天启初,擢南京右佥都御史,不久掌南京都察院事。后遭东林党人排挤,罢官归。天启五年(1625)召为兵部尚书。次年以不附魏忠贤,称病归。崇祯元年(162
又称截票、联票、粮串、印票。清代纳税收据。始行于顺治十三年(1656)。票面开列各纳户实征地丁钱粮数目,分为十限纳完,每月限完一份,即截票一张。票用印钤盖,就印字中分为两,一给纳户,作为纳税之凭证;一
书名。清陈鼎撰。原六十余卷,仅存五卷。鼎于明亡后奔走海内二十余年,采访死难死事忠臣义士事迹,得四千六百余人,撰为是书。欲上之史馆,但被人窃去,仅存姓名录五卷。
即“管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