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石并用时代
又称红铜时代。是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一个过渡时代。是从新石器时代的最后阶段出现第一种金属工具——红铜器之时开始。因红铜质软,这一阶段的主要生产工具仍使用大量磨制石器。有人主张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应包括龙山文化晚期、齐家文化等,也有人认为仰韶文化晚期即已进入早期铜石并用时代。
又称红铜时代。是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之间一个过渡时代。是从新石器时代的最后阶段出现第一种金属工具——红铜器之时开始。因红铜质软,这一阶段的主要生产工具仍使用大量磨制石器。有人主张中国铜石并用时代应包括龙山文化晚期、齐家文化等,也有人认为仰韶文化晚期即已进入早期铜石并用时代。
?—约1371明太平当涂(今属安徽)人,字叔闻。元末为富阳教谕。朱元璋驻太平,聘为帅府教授。慎密谦约,为太祖所称。历官中书省博士、金华府同知、翰林院侍读学士等。洪武四年(1371)主考首科会试。
官署名。明永乐五年(1407)始置。负责翻译西域各族语言文字。设译字生、通事主其事。初隶翰林院,弘治七年(1494)改隶太常寺。清初沿置,隶翰林院,乾隆十三年(1748)省并入礼部。
明时李添保年号(1460)。
后(後)书名。一作《后汉纪》。南朝梁张缅撰。二十五卷,一作三十卷。已佚。
古代陶器纹饰。陶器成型后,以指甲按印其外壁所留下的印痕。多见于新石器时代。
?—1409明湖广江陵(今湖北荆州)人,字子士,一作子奇。洪武进士。授兵部主事,历兵部右侍郎。成祖即位,进尚书。永乐四年(1406)击安南,参赞沐晟军务。六年,被围自杀。
书名。清梅文鼎著。二卷。专论球面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。以堑堵为模型推导黄经、赤经和赤纬的关系式,并对王恂、郭守敬在《授时历》中创造的黄、赤相求法作出了三角学解释,使中西两法以堑堵为媒介得以会通。用底面和
官名。晋置,所统熊渠武贲,属左卫,为宿卫军亲信部队之一。
古族名。东汉时内徙羌人的一支。分布于安定、上郡、北地,与西羌相比居地偏东,因称东羌。
年号。(1)西汉成帝年号(前32—前28)。凡五年。(2)晋赵王司马伦年号(301)。(3)十六国后燕时慕容详年号(397)。(4)晋时桓玄年号(403)。(5)十六国后燕慕容熙年号(407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