税钞
①宋代纳税之凭证。全称输纳税租钞,又称钞旁。共四份,户钞给纳税人作收据,县钞由收纳税物仓库送县销注簿籍,监钞给监督纳税官员收掌,住钞由受纳税币、税物的仓库保存。未用印时称白钞,用印后称朱钞,只有朱钞能作已纳凭证。印有数种,由监督纳税官员亲自使用,收税完毕,簿籍销注后,即由官员亲自监督毁印,以防伪冒。②清代指征收的货币。《清会典事例·户部·关税考核二》:“如由上海等处出口之货,江海等关止收本关出口税钞。”
①宋代纳税之凭证。全称输纳税租钞,又称钞旁。共四份,户钞给纳税人作收据,县钞由收纳税物仓库送县销注簿籍,监钞给监督纳税官员收掌,住钞由受纳税币、税物的仓库保存。未用印时称白钞,用印后称朱钞,只有朱钞能作已纳凭证。印有数种,由监督纳税官员亲自使用,收税完毕,簿籍销注后,即由官员亲自监督毁印,以防伪冒。②清代指征收的货币。《清会典事例·户部·关税考核二》:“如由上海等处出口之货,江海等关止收本关出口税钞。”
地名。亦名曹涧。在今云南云龙西南。因处漕河、涧河之间得名。清乾隆十八年(1753)将其地划归云龙州管辖。
官名。清代西陵工部衙门主官。乾隆元年(1736)置,一人,驻易州(今河北易县),掌陵寝岁修工程及祭器、祭物供给。包括泰陵、泰东陵、昌陵、昌西陵、慕陵、慕东陵及崇陵等七陵。下设员外郎六人、主事二人、笔帖
西夏封号。属上品官。
长柄多刃兵器。形似马叉,中为突出似枪矛之正锋,其下横出两股,呈弯月形,上有齿可刺击。可挡隔、可推拉,可防御,马上最便。多用于明代。明代的镋
书名。清赵申乔撰,二十四卷。何祖柱辑。卷一至卷七为奏疏,始于康熙四十二年(1703)二月到任,终于五十年正月离职内升。卷八为咨文;卷九为告示;卷十至卷十二为牌檄;卷十三至卷十五为批详;卷二十一至卷二十
西汉齐人。本为水工。武帝时,大司农郑当时建议引渭穿渠,起长安,旁南山下,以缩短关东漕运时间,又可灌溉渠下民田万余顷,为武帝采纳。遂受命勘测线路,发卒数万人穿漕渠,三岁而通。漕事果得便利。
又作桥。相传为黄帝之孙,玄嚣之子,帝喾之父。
书名。一名《通鉴明纪全载辑略》或《明纪纲鉴补》。清朱璘撰。十六卷。璘曾纂辑《纲鉴辑略》,所记仅至元末,虑明季以来,事多湮没,乃广搜文献,续成是书。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(1368),迄于明末福、唐、桂三王
亦称乡团、团勇、民团等,意为团集训练,系历代官绅在地方编练的乡兵,以自卫身家、防范起义、维护封建统治为宗旨。创始于唐代安史之乱,时诸州皆置团练使。清雍正、乾隆时曾招募乡兵,旋募旋散。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
即私奴。私人占有的奴婢,男性为奴,女性为婢。秦代数量较少,汉代日益增多。上自皇帝、贵戚、官僚,下至地主、商人都蓄有私奴婢,其数量多以千计。来源主要为买卖和赏赐两种。买卖又分自卖和略卖。自卖者大多为破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