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余(餘)卫
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置。因地在古夫余国得名。辖区初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下游一带。宣德、正统后南迁至今辽宁辽阳、沈阳、铁岭、开原一带。十六世纪中叶后为蒙古科尔沁部所吞并。
明兀良哈三卫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置。因地在古夫余国得名。辖区初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下游一带。宣德、正统后南迁至今辽宁辽阳、沈阳、铁岭、开原一带。十六世纪中叶后为蒙古科尔沁部所吞并。
书名。清吴贞编撰。贞字坤安,浙江归安(今湖州)人。原作二卷,后经其弟友石辑为四卷。成书于嘉庆元年(1796)。刊行于嘉庆十三年。吴氏推崇叶桂之治案,主张寒、温分治,不以足经之药混治手经之病。主要分为两
在今河南洛宁县北,陕县、渑池县界崤山。《左传》僖公三十二年(前628):“崤有二陵焉:其南陵,夏后皋之墓也;其北陵,文王之所辟风雨也。”
西周晋国国君墓葬群,为天马一曲村遗址的一部分,位于山西曲沃曲村镇北赵村西南。曾被盗掘,1992年起清理发掘,共发现大墓8组,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青铜器、玉石曲器、陶器等。从器物铭文知道,均系晋君及其夫
明末高迎祥起义军部将。本名刘希尧。初转战陕北,后入英、霍山区,为“革左五营”主帅之一。崇祯十五年(1642)归附李自成,任右营制将军。后与高一功等联明抗清。永历三年(1649)率军从梧州北上,被清军袭
?—前5西汉杜陵(今陕西西安东南)人,字子元。成帝时,除大将军王凤幕府属,后历任博阳令、冀州刺史、左冯翊、光禄大夫、廷尉、后将军等职。善操持下属,治郡常用豪猾以为大吏,尽力者厚赏,不称者诛罚。后因红阳
见“洴澼百金方”。
1275—1335元大宁(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)人,字叔能。曾任江浙行省照磨、检校,后升监察御史。英宗时为左司都事。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。文宗时累官参议中书省事、吏部尚书。元统初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,调
亦称《中奥北京条约》。奥匈帝国在英国支持下,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同治八年七月二十六日(1869.9.2),由钦差全权大臣董恂、崇厚与奥匈帝国代表毕慈(Antonvon Petz)签于北京。凡四
①又译阿剌温、阿鲁浑、阿鲁温、阿刺浑。部名。操突厥语。居于塔剌思(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)、八刺沙衮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)之间,信仰伊斯兰教。初见于十一世纪的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,也见于吐鲁番文书。词义
见“司田参军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