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准武装团体。由城市工商各界建立,初创时以保护地方治安为主要宗旨,参与巡防、缉盗、救火等活动。辛亥革命中有的地方商团参加了光复活动。参见“上海商团”。
①东汉初平三年(192)分乌伤县南乡置。以县北长山得名。即今浙江金华市。属会稽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为吴宁县,十二年改为东阳县,十八年又改为金华县。自三国吴至唐,历为东阳郡、缙州、金华郡、婺州治。
?—780一作牟羽可汗。回纥汗国第三代可汗。原名移地健。磨延啜次子。唐乾元二年(759)嗣立,建号爱登里啰汨没密施颉登密施合俱录毗伽可汗。重用粟特胡人,皈依摩尼教,回纥风俗为之一变。宝应元年(762)
?—1760清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字幼鲁,一字药林。乾隆初以国子监生举博学鸿词,不第。后授户部郎中。善诗文,为陈撰、沈德潜所重。曾与沈嘉辙、吴焯、陈芝光、赵昱、厉鹗、赵信等编撰《南宋杂事诗》,并称“
即“颜无繇”。
唐云南摩崖刻石。在云南盐津县豆沙关之山崖上,今尚存。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(794)。摩崖范围约为0.44×0.36米。文共八行,行三至二十一字,左行,正书;末行题名篆书。贞元时,南诏异牟寻决心与吐蕃决裂
在今河南洛阳城北,汉、魏洛阳城西北。东汉初张纯穿阳渠,引谷、洛水时于谷水上作堰。魏明帝太和年间更修,谓之千金堨,遏谷水东注,谓之千金渠。“计其水利,日益千金,因以为名。”(《洛阳伽蓝记》卷四)西晋、北
选官制度。或称辟署、辟举。指高级官吏使用僚属的一种方式。汉代中央自丞相、御史大夫、三公以至地方官员如州牧、郡国守相皆可自行辟除掾属。被辟除者经公府、州郡试用,再经荐举或察举,可迁任中央或地方官职。北朝
书名。亦称《登科记考》。清徐松撰。三十卷。徐氏以为科举制度起于隋、唐之际,是“时势然也”,有利于改变选拔人才“只重世荫门第”的局面,值得探究。乃采正史、会要、类书、稗乘中有关唐、五代科举事迹,悉加考证
见“凭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