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呼斯
即“爱古斯”。
即“爱古斯”。
西周王朝史官的官署名。与卿事寮同见于《番生簋》、《毛公鼎》。掌管册命、制禄、图籍、记录历史、祭祀、占卜、礼制、时令、天文、历法等等。其长官为太史,亦称尹氏,位仅次于太师。
城名。或作尼布潮、尼布抽、尼布绰、尼不楮、泥朴处、泥不褚等,皆同音异译。在今黑龙江北源石勒喀河与尼布楚河(涅尔查河)合流处。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为沙俄所占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中、俄双方于此签订《
官名。五代始置,为诸司使之一。宋初沿置,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七品。元丰改制,改从七品。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义郎。
年号。(1)南朝梁贞阳侯萧渊明年号(555)。(2)唐时安庆绪年号(757—759)。又作天和、至成。凡三年。(3)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(926—930)。凡五年。
唐佛寺名。载初元年(690),沙门法明等十人献《大云经》,为武后称帝代唐造舆论。九月,武则天即帝位,令两京及天下诸州,各置大云寺一所,供藏经讲经。对撰写《大云经疏》的僧人皆赐县公爵位,并赐紫袈裟、银龟
战国时鲁国人,字子高。孔子后代。好儒术。曾为平原君门客,与公孙龙辩论,驳诘“白马非马”论,又否定“臧(仆人)三耳”的命题。认为“今为臧三耳,甚难而实非也;谓臧两耳,甚易而实是也。”(《孔丛子·公孙龙篇
①查核察看之意。东晋、北朝有检校御史。②官制用语。初谓代理,即尚未实授某官业已掌其职事之谓。隋及唐初已有此称。中唐以后,使职、外官多带中央台省官衔,其加三公、尚书仆射、尚书、丞郎等高级官衔者,称检校官
秦汉时俸禄微薄的小官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百石以下有斗食、佐史之秩,是为少吏。”颜师古注:“《汉官名秩簿》云,斗食月奉十一斛,佐史月奉八斛也。一说,斗食者,岁奉不满百石,计日而食,一斗二升,故云斗
明洪武十六年(1383)置。治今毕节市。属贵州都司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毕节市大部地区。卫通滇、蜀,地当要冲,为三省藩篱。明初驻有重兵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置毕节县。1993年改为市。
唐、宋时州、县等级名。一般按其所在户口的多寡、经济开发程度划分。州,《通典·职官》:“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、都护府之外,以近畿之州为四辅,其余为六雄、十望、十紧及上、中、下之差。”《新唐书·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