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清太宗

清太宗

1592—1643

即爱新觉罗·皇太极。清代皇帝。1626—1643年在位。太祖第八子。初为正白旗旗主贝勒,与大贝勒代善、二贝勒阿敏、三贝勒莽古尔泰合称“四大贝勒”,以年齿序称“四贝勒”。曾襄理国政,屡统兵征战,颇有战功。天命十一年(1626),太祖卒后,被诸贝勒推为后金汗,年号天聪。即位后,削弱三大贝勒权力,控制正黄、镶黄、正蓝三旗。设六部、内三院、都察院,以完善中央统治机构。开文馆,译汉文书籍,考试生员、举人,尽力笼络汉、蒙官员。为解除后顾之忧,断绝明朝与朝鲜盟好,曾两次进攻朝鲜,逼朝鲜国王纳贡。又出征察哈尔蒙古,统一漠南,以扫除明朝北边屏障。屡次对明朝用兵,在辽西地区不断取胜,并四次遣兵入塞,攻城掠地。天聪十年(1636),改国号为清,改元崇德,受尊号为“宽温仁圣皇帝”。后又创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,统一女真各部,为入关灭明作好准备。崇德八年(1643)暴卒,葬盛京(今沈阳)昭陵,庙号太宗,谥文皇帝。

清太宗

猜你喜欢

  • 义阳郡

    三国魏文帝置。治安昌(今湖北枣阳市南)。属荆州。不久省。西晋武帝复置国,治新野(今属河南)。东晋改为郡,治所屡有迁徙,东晋末移治平阳(今信阳市)。南朝宋改属南豫州,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、罗山等市、县和桐

  • ①春秋卫邑。即今河南长垣县。《春秋》桓公三年(前709):“齐侯、卫侯胥命于蒲”,即此。②亦作蒲城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隰县。《左传》僖公五年(前655):初,晋侯使士��为

  • 李庆翱

    1811—1889清山东历城(今济南)人,原名綎,字公度,一字小湘。咸丰进士。咸丰三年(1853)太平军北伐进逼山东,奉旨回籍会办山东团练,以功授山西大同知府,后改知蒲州,镇压太平军和陕甘回民起义。同

  • 新建陆军行营武备学堂

    学校名。又称武卫右军随营学堂,或称直隶武备学堂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督练新建陆军直隶臬司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创立。因编练新军需要,遂规仿西洋军事学堂制度造就军官,聘德国军官和北洋武备学堂优等毕业生为

  • 阑干细布

    即麻布。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南中志》:永昌郡(今云南保山、临沧、德宏及其以西地)有阑干细布,织成纹样,如绫锦。并曰:“阑干,僚言纻也。”纻即苎麻纤维织成之布,古称葛布。

  • 穆天子传

    书名。作者不详。西晋汲郡战国魏王墓中发现。或称《周王游行》。六卷。前五卷记周穆王西游故事,皆有月日可寻,并详记所行里数,其中保存有若干古代中西交通史料;后一卷记美人盛姬之死及其丧仪。晋郭璞作注,并谓其

  • 皇明宝训

    书名。明代皇帝语录汇编。四十卷。明制,各朝宝训与实录同时编纂,同日进呈,藏于内府。宝训分目辑成,每目下按时间记述。辑时据原存档案,与实录中的相同内容,或有详略之分,可互相参校。万历三十年(1602),

  • 雁门山

    又名雁门塞。在今山西代县西北。相传因其双峰陡绝,雁度其间,故名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北陵西逾雁门”,郭璞注:“即雁门山。”又句注山与此山冈陇相接,故亦有雁门山之称。

  • 地典

    书名。撰者不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六篇,列于兵阴阳家。久佚。

  • 俞灏

    1146—1231南宋湖州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,字商卿。世居杭州,父迁乌程。绍熙进士。历任知县、知安丰军、常德府。曾反对韩侂胄对金用兵嘉定七年(1214)提举湖北常平茶盐。官至太中大夫。宝庆二年(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