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继瑗
党项人。李继迁弟。宋咸平元年(998)继迁降宋,被遣入宋献马,授亳州防御使。五年,继迁谋徙都灵州(今宁夏灵武),命与牙将李知白等立宗庙,置官衙,挈宗族经营建都。景德元年(1004)德明立,封夏州防御使。
党项人。李继迁弟。宋咸平元年(998)继迁降宋,被遣入宋献马,授亳州防御使。五年,继迁谋徙都灵州(今宁夏灵武),命与牙将李知白等立宗庙,置官衙,挈宗族经营建都。景德元年(1004)德明立,封夏州防御使。
学校名。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二年(1039)始建。以大臣野利仁荣主其事,将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四言杂字》译为蕃语,用蕃书(西夏文)书写,教授学生。学生皆选自蕃、汉官僚子弟。学成后视其才能酌量授以官职
官署名。清代理藩院所属办事机构。掌理满文档案。设堂主事满洲二人、蒙古三人掌其事。
古代贱民之一。又称僮仆、家人、僮等。泛指丧失自由,被人奴役的男女。通常称男性为奴,女性为婢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时,奴婢主要来源于战俘,其次为被掠卖为奴者,亦有罪没为奴者。奴婢子孙世代为奴,非经放免不得改变
明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初名雯阶,字驭闳,一字大鸿。诸生。工诗文。著有《东林始末》。
?—1451明河南夏邑人。永乐初袭指挥佥事。正统八年(1443)充右参将,守万全左卫。后以功累进都督同知,与参将纪广等守宣府(今河北宣化)。*土木之变英宗被俘,也先挟英宗至城下,令开门,他拒之不应。进
庙名。俗称小布达拉宫。在今河北承德市。普陀为梵文布达拉之简译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时蒙古、新疆、青海等地各族首领至承德庆祝高宗六十寿辰及皇太后八十寿辰,高宗决定仿藏传佛教中心布达拉宫兴建
唐末五代时期梁州(治今陕西南郑)人。事迹不详。敦煌石室曾发现署有《南梁汉比丘守温述》的韵学写本残卷。南梁即唐之梁州,德宗时改为兴元府,但南梁名称仍沿用;“汉比丘”,可能说明其为汉族僧人。残卷仅存三截,
书名。明末清初俞汝言编。一卷。陈盟著《崇祯阁臣行略》,仅列崇祯一朝五十位阁臣年表。是书则统记崇祯朝殿阁部院大臣,自内阁六部,以及都察院、都御史等职,升迁予夺,记其起罢,系其履历。书前有作者自序。
后(後);931—950即刘承祐。五代后汉皇帝。公元948—950年在位。高祖刘知远次子(一作侄)。生于邺都(今河北大名东北)。初封周王。即位后年少无能,枢密使杨邠、副枢密使郭威权势甚盛。时苏逢吉在中
宋公文用语,意为缓期缴纳,常用于灾荒时期暂缓缴纳税租及其他杂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