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帛钱
南宋杂税名。特指“东南折帛钱”,分夏税折帛与和买折帛。始征于建炎三年(1129)。后两浙路上供丝帛一半折纳,绢一匹折纳钱二贯。绍兴二年(1132),诸路均如两浙例,上供丝帛,并半折钱。此后钱额不断提高,绍兴十七年规定,两浙分别为七贯与六贯五百文,江东为六贯文。
南宋杂税名。特指“东南折帛钱”,分夏税折帛与和买折帛。始征于建炎三年(1129)。后两浙路上供丝帛一半折纳,绢一匹折纳钱二贯。绍兴二年(1132),诸路均如两浙例,上供丝帛,并半折钱。此后钱额不断提高,绍兴十七年规定,两浙分别为七贯与六贯五百文,江东为六贯文。
清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五日(1896.10.11)孙中山在伦敦为清驻英使馆诱捕,将偷运回国杀害,经英国友人康德黎等营救和英政府干预,十七日获释。
官名。(1)战国魏置。掌都邑军事之长官。(2)《周礼》夏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周王子弟之封邑及三公采邑的军事长官。上士爵。属员有中士、下士、府、史、胥、徒若干。
官署名。北宋元祐元年(1086)置,直属户部尚书。凡户部及所属度支、金部、仓部财赋帐籍,选吏钩考。后废,政和二年(1112)复置,改称户部催辖司。
周代天子对臣的册命诰命。
即“清仁宗”。
即“札撒”。
见“哈答驸马”。
官名。即大司马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大马之捶钩者,年八十矣,而不失豪芒。”成玄英疏:“大马,官号,楚之大司马也。”
书名。无名氏编。一册。辑录《孙逸仙》(章士钊译)、《沈荩》(章士钊)、《无政府主义》(张继)等反清著作而成,宣传民族革命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刊行。
官名。南朝陈置。为文学侍从官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