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丹卫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。治今甘肃山丹县。属陕西都司,后属行都司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县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。治今甘肃山丹县。属陕西都司,后属行都司。清雍正二年(1724)改为县。
①星官名。亦称商星、大火。二十八宿之一。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。有星三颗,即天蝎座σ,α,τ三颗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季夏之月,昏火中。”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。”《诗·豳风》:“七月流火,
1120—1200金河间(今属河北)人,字守真,世称刘河间,自号通玄处士。名医。治病多用寒凉药,对后世影响颇大。著有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、《宣明论方》等。
搢绅原指古代官员。因其装束插(搢)笏于衣带(绅),因以之代称其人。后专指熟悉诗、书、礼、乐,为贵族交际、婚丧、祭祀诸仪式司礼的人物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其在于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者,邹鲁之士,
唐长江流经浔阳县境一段,在今江西九江市北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,即此。
?—1914清广西灌阳人,字春卿。同治进士。由侍读迁内阁学士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主会试,历兵部、礼部侍郎,署左都御史,出督浙江学政。二十九年督江苏学政。三十二年罢学政,还京供职。宣统二年(191
官名。周代置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雍(饔)人以俎入,陈于鼎南,旅人南面,加匕于鼎。”郑玄注:“旅人,雍人之属,旅食者也。”系*饔人的下属,职司陈放膳食。
掌管史料、记载史事、撰写史书的官员。殷称作册。周有大史、小史、内史、外史、御史。秦、汉称太史令,兼掌天时星历。自三国时魏置著作郎专掌史任后,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均置著作郎(北周称著作上士)、佐著作
①明代漕运方式之一。见“长运”。②即改兑米。清代指运往通州仓之漕粮。原额七十万石,内含折征。乾隆十八年(1753)实征五十万石有奇,嘉庆十七年(1812)为四十二万石,光绪十三年(1887)为二十七万
东汉末人。僧人。据《高僧传》,系康居人。灵帝、献帝时,在洛阳译《问地狱事经》。与康孟详、支曜等,皆以“慧学之誉,驰于京洛”。
见“打狗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