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尉缭

尉缭

①战国中期魏国(一说齐国)人。曾对魏惠王讲论用兵之道,主张分本末、别宾主、明赏罚。“凡兵,不攻无过之城,不杀无罪之人”,“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,赏一人而万人喜者赏之”(《尉缭子·武议》)。认为战争胜负唯“人事而已”(《尉缭子·天官》)。著作有《尉缭子》三十一篇,今存二十四篇。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里,有《尉缭子》书中的六篇。②战国末魏大梁(今河南开封)人,名缭。秦王政十年(前237)入秦说秦王政,建议以万金重赂诸侯,“毋爱财物,赂其豪臣,以乱其谋”,以破其合纵之谋。秦王政从其计,任为国尉,因称尉缭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杂家类著录《尉缭子》二十九篇,或即其所作,已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耏水

    即时水。《左传》襄公三年(前570):齐、晋“盟于耏外”。杜预注:“耏,水名。耏音而。”《水经·瓠子河注》:“时,即耏水也。音而。”

  • 前识

    老子哲学用语。即先见之明。《老子》第三十八章:“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”王弼注:“前识者,前人而识也。”即先于他人之认识,是智慧之表现。然老子主张“绝圣弃智”,谓“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”

  • 董诰

    1740—1818清浙江富阳人,字雅伦,号蔗林。董邦达子。乾隆进士。承家学,工书画,受知于高宗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,入值南书房,累迁内阁学士,历工、户部侍郎,充《四库全书》副总裁,编辑《满洲源流

  • 司会

    ①官名。周代置。掌国家财政计划之长官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司会以岁之成,质于天子。”郑玄注:“司会,冢宰之属,掌计要者。成,计要也。质,平也,平其计要。”《周礼·天官》有司会,为冢宰属官。②官署名。西魏

  • 安格联

    1869—1932英国人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)起在中国海关工作,历任天津、南京、上海等地海关税务司、副总税务司等职。辛亥武昌起义后,继赫德出任总税务司,拒绝将海关税款交给各地革命政府。1914年任

  • 粮圉

    即“曹圉”。

  • 平越府

    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置于平越卫(清康熙改县,为府治,即今福泉市)。辖境相当于今贵州福泉、黄平、瓮安、余庆、湄潭、凯里等市、县。属贵州省。清嘉庆三年(1798),改为平越州。

  • 朱单钱

    盐杂课之一。清制,盐商领引纳课时,由官方填给朱单(又名照单或支单),凭单于盐场购盐。领取朱单时须按引缴纳一定费用,称朱单钱。

  • 成全大夫

    阶官名。北宋政和二年(1112)重定医官阶官名,改军器库使置,正七品。

  • 太医博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主医药。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七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