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封大夫
官名。即主爵(司封)郎中,唐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主爵(司封)郎中。
官名。即主爵(司封)郎中,唐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主爵(司封)郎中。
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),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,到达伊犁。清政府颁赐银印,以为褒奖。已发现十三方,均银质、方形、虎纽,印文为满文。给渥巴锡汗银印印文为“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”。旁刻
五官中郎将之省称。
金、元两代对奴婢的称呼。金、元贵族把战争中俘获的人口抑逼为奴,以供驱使,称为驱口,渐成为男女奴婢的通称。驱口成家,称驱户。元代法律规定,驱口是贱民,只能互相婚嫁,不能聘娶良家。驱口是使长(驱口占有者)
官名。为低级武官。西夏建国前,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及所属州置。李继迁、李德明时军中设置。
官署名。元代置。掌太祖四斡耳朵位下户计、民匠造作之事。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置。官吏不入常调,凡各斡耳朵之事,又置四总管分掌。秩正三品。领以达鲁花赤、都总管,下设同知、副总管等官。
西汉西河(治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)人。宣帝时任安定太守,与光禄勋杨恽友善。及恽失爵居家治产业,乃与书劝诫,以为大臣废退,不当治产业,通宾客。五凤四年(前54)恽获罪腰斩,因连坐免官。
官名。北齐初,始置国子主簿。隋大业三年(607)置一员,为国子监属官,管理本监庶务。唐代国子监置一员,正八品,垂拱元年(685)改为从七品下,掌印,勾督监事,七学学生有不可教者,举免之。北宋景祐二年(
中国或汉族的别称。七至十四世纪流行于西域、漠北各地。有大魏、拓跋氏、唐家、唐家子、敦煌等词音译或音变诸说。其原始含义为何,迄今尚未解决。六世纪末东罗马载籍中作“Tau-gast”,八世纪突厥文碑作“T
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置。因贺水为名。大业二年(606)废,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。治临贺县(今广西贺州市东南贺街)。辖境相当今贺州、富川、钟山等市、县地。属岭南道,宋属广南西路。元时扩大至今广东
即“蜀本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