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中奥匈通商条约

中奥匈通商条约

亦称《中奥北京条约》。奥匈帝国在英国支持下,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。同治八年七月二十六日(1869.9.2),由钦差全权大臣董恂、崇厚与奥匈帝国代表毕慈(Antonvon Petz)签于北京。凡四十五款。主要内容:(1)奥可遣使驻北京和往来中国各处;(2)中国各通商口岸准奥设领事,任奥人贸易、居住、租地建造、雇佣华人、买卖各种书籍;(3)奥国在华商税俱照通例,与列强均等;(4)清方负责保护奥人在华之财货、债权;(5)奥享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。随同此约还签订了《通商章程海关税则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职役

    又称吏役、徭役。宋基层政权乡、里、都等头目及州县衙门办事人员,均由民户充当,统称职役。分乡役、县役和州役。北宋前期,职役大都差民户轮充,故又称差役。后复出现雇役和义役。元明以后称常役。

  • 知虑

    南朝范缜的认识论范畴。“知”指感觉和知觉,“虑”指思维。认为手眼等感官有痛痒之知,而“是非之虑,心器所主”。“知”和“虑”均为精神的表现形态,“知即是虑。浅则为知,深则为虑”(《神灭论》)。朴素地解释

  • 海关两

    又称关银、关平两。近代中国海关征税时使用的计算银两。鸦片战争前,通商各国来华贸易及清政府征缴进出口税,均须按当地银两折算。但各地银两成色、重量不一,折算困难。五口通商后,清政府为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纳税

  • 丰利县

    西魏大统中置。治今陕西白河县南,为丰利郡治。北周属甲郡。隋属西城郡。唐属均州。北宋乾德六年(968)省入郧乡县。

  • 郑辰

    ?—1444明浙江西安(今衢州)人,字文枢。永乐进士。授监察御史,超迁山西按察使。平反冤狱,纠治贪浊。宣德三年(1428)授南京工部右侍郎。英宗即位,往四川、贵州、云南考察官吏,正统二年(1437)奉

  • 官当法

    唐宋时以官品抵当刑罚的办法。唐律规定,官员犯私罪(不因公事过失而犯的罪)应受徒刑者,五品以上一官抵当徒刑二年,九品以上一官抵当徒刑一年;犯公罪者,各加一年(即当徒刑三年、二年)。犯流罪者,三流(即二千

  • 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吉县东北。《左传》庄公二十八年(前666):晋侯“使大子居曲沃,重耳居蒲城,夷吾居屈”,即此。以产良马著名。《左传》僖公二年(前658):“晋荀息,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

  • 纯和郎

    散官名。金置,属教坊,从六品下。元升从五品。明废。

  • 历代舆地图

    历(歷)中国历史地图集。清末杨守敬等编撰。清光绪四年(1878)至宣统三年(1911)间陆续刊行。自春秋、战国、嬴秦历前汉、后汉、三国、两晋、十六国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十国、宋、辽、金、元至明,或一

  • 长发油房

    商办企业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)创办于广东汕头。经营榨油和豆饼。规模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