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黄钺

黄钺

官制术语。指以黄金为装饰的斧,本为帝王征伐专用。《尚书·牧誓》: “王左杖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后成为皇帝出行时的仪仗。三国以后极少数重臣在出征时假授黄钺,为皇帝授予的最高恩赐。其拥有的权力大于使持节,可诛杀持节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 “做黄钺,则专戮节将,非人臣常器矣。”北魏、东魏时亦有在重臣死后,追赐假黄钺者。


官制用语。钺,大斧;黄钺,用黄金做装饰的大斧。原为帝王征伐专用,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:“王左仗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后来用作皇帝出行的仪仗。三国时魏授予极少数的重臣,为皇帝的最高恩赐,其权大于“使持节”,可诛杀镇守一方的“使持节”军事长官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(魏文帝黄初)三年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,假黄钺,则总统外内诸军……江夏王义恭假黄钺,则专戮节将,非人臣常器矣。”其后,北魏、东魏重臣死后,也有追赐“假黄钺”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舞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祭祀、宴饮时各种舞蹈的教授及演出,下设司舞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

  • 司服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司服上士佐官,员二人,正二命。

  • 玉牒所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至道(995—997)初,命编皇族属籍。真宗咸平三年(1000)修成,后以《皇宋玉牒》为名。南宋专置玉牒所,掌修玉牒之事。设提举一至二人,以宰执兼任,以侍从一人兼修,宗正卿、少卿同修纂。

  • 在京行用库

    官署名。洪武八年(1375)置,隶户部,以收易昏烂之钞。设大使一人,副使二人,典史一人,都监二人,进行管理。仁宗即位罢。

  • 内直

    金代宦官名。置于宣徽院宫闱局及内侍局,掌宫内给使。

  • 课第曹

    官署名。西晋置,隶御史台。设侍御史掌其事。东晋省。

  • 间补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指每遇缺出,先补此班一人,再有缺出则补彼班一人之间相补用授官之例。候补之官分为多种班,如正途班、捐班等等,皆按顺序依次轮流间相补授。

  • 大都箭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隶武备寺,秩从七品,掌制造箭矢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郡宗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置,为郡属官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“诏于州郡县置州望、郡宗、乡豪各一人,专掌搜荐。”

  • 两江甲

   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