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鞄工中士、下士

鞄工中士、下士

官名。《考工记》有鲍人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鞄,柔革工也,从革,包声。《周礼》曰柔皮之工鲍氏。”北周依《周礼》置鞄工中士,正二命,鞄工下士,正一命。属冬官府司皮下大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句盾

    官名,也写作鉤盾、钩盾,汉置,属少府,掌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,其长官称令,副长官称丞。《汉书·五行志第七下之上》:“谓水虒上小女陈持弓年九岁,走入横城门,入未央官尚方掖门,殿门门卫户者莫见,至句盾禁中而

  • 蒙古国子学

    元朝国立学校名。秩正七品。掌用蒙古新字(八思巴字)教习诸生。世祖至元七年(1270),各路置蒙古字学。八年,立京师蒙古国子学,选随朝蒙古、色目、汉人官员及怯薛子弟入学。后隶蒙古翰林院。置博士、助教、教

  •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元朝地方监察官署名,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。参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

  • 威捷总管

    将官名,金朝置。为军中主将或主帅,掌领兵征伐。威捷总管,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县役

    宋朝职役名。包括县吏人、公人,如前后押司、录事、前行、后行、贴司、书手等,分领各种实际事务或杂事。宋代职役的一种。包括吏员与公人,吏员初有押司、录司、录事史、佐史,后又有职级、推司、典书、副典书、手分

  • 九品中正制

 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选拔制度。起源于东汉时代按品级评定人物的做法。班固在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中把人物分为从上上到下下九等,将其所举的古今人物,分别填入这九等表中。东汉时选拔官员实行乡闾评议,其时清议名士的

  • 巡按七察

    明制,派御史巡按地方,其职任有七,称为巡按七察。其内容为:“雪冤狱,清军役、正官风、劾官奸、清属吏、正法犯、肃盗匪。

  • 破羌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汉宣帝神爵元年(前61)置,征讨西北地区叛乱的羌族,拜酒泉太守辛武贤为之,后省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复置,任张绣为之。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征伐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(神爵元年)

  • 典翼锣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翼王府,员额二十四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锣”。

  • 同佥宣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宣政院的佐官,秩正四品,员额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