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堂太监
官名。明朝宦官司礼监置,无定员。地位低于掌印、秉笔太监。参与批红。
宦官职名。明置,属司礼监,见该条。
官名。明朝宦官司礼监置,无定员。地位低于掌印、秉笔太监。参与批红。
宦官职名。明置,属司礼监,见该条。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(245),分武昌为左、右两部,各设督一人,统兵马,职权颇重。右部掌管自武昌上至蒲圻的军务,以吕岱任此职,迁上大将军。官名,三国吴置,掌武昌至蒲圻的军事防务。《三国志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旅贲率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官名,即各曹掾史的总称。汉朝各州、郡、县皆分曹办公,曹的正长官称掾、副长官称史。具体掌管某曹,称某曹掾、某曹史,如功曹掾、户曹掾、贼曹掾等。后魏、晋等沿置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,员额若干人,由总统府聘任之。
县门下吏名。汉置,见《隶续》一九《尉氏令郑季宣碑阴》,与记室书佐并设,其地位低于记室史,参见“县记室掾”。
官名。清乾隆五十八年特简满大臣一人管理太医院事,地位在院使之上。
即太子左、右卫率府所统亲卫府及亲府卫士。详见“亲卫”。
官制用语。指官吏升迁的一种标准,即以功绩大小决定升迁官职的次序。《汉书·酷吏传·田广明传》: “以郎为天水司马,功次迁河南都尉。”
两晋、南朝时期虎贲中郎将、冗从仆射、羽林监的合称。详见各条。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马队专科事宜,以及马兵科军士以下各兵科蹄铁、军士之补充,马队常备、续备、后备官兵之册籍,并管理马兵专科学堂等事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