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防御史

防御史

武官名。唐武后圣历元年(公元698年)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,安史之乱起,诸州当军事要冲者,至德以后均置防御守捉使,专治军事,以刺史兼任,不赐旌节; 其下有副使、判官、推官、巡官各一人。上元末改防御史为都团练守捉使。不过代宗即位时仍留有山南西道防御使,次年代宗又授田承嗣为魏博等州防御史,可见防御之上元以后并未完全废除。宋承唐制置防御史,仅作为武臣寄禄之阶,秩从五品,其地位高于团练使而低于观察使。辽南面方州官有防御使,为防御州的长官,其下有防御副使与防御判官。金亦以防御使为防御州的长官,秩从四品,掌防捍不虞,御制盗贼,余同府尹。其下有同知防御使事、判官各一人,又有知法、州教授、司军、军辖兼巡捕使。元顺帝至正七年(公元1347年)每州添设州判一人,每县添设主簿一人,以州县正官均兼防御使事,听宣慰使节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部郎中

    官名。①西魏尚书省兵部曹官员,掌军务 。②兵部头司兵部司长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兵曹郎置,员二人。一掌武官阶品、卫府名数、校考、给告身之事,一掌军籍、军队调遣名数、朝集、禄赐、假告等事。高宗、

  • 主衣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门下省。以主衣都统二人为长官,下设主衣子统二人,掌管御用衣服器玩等事务。南朝梁东宫亦设。

  • 射夫

    周朝掌射箭的武臣。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:“决拾既饮,弓矢既调,射夫既同,助我举柴。”

  • 枢密副都承旨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,枢密院承旨司置,通署诸房公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六品,与都承旨通领枢密院事务及承旨司之事。西夏仁宗时亦置,为枢密院承旨司副长官。

  • 师帅

    ① 《周礼》官名。为军队一师之统帅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马》:“二千五百人为师,师帅皆中大夫。”又,《周礼》二千五百家为州,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,故师帅即指州长。②汉朝对郡守、县令之别称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  • 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。世祖至元十七年(1280)、由蒙古侍卫总管府改立,掌编入卫军的蒙古军士。成宗大德七年(1303),分为左、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。

  • 邺东西市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都邺,城内有东、西二市,分别置东西二市署,隶属于司州牧。二市署分掌商业贸易的管理,各以令、丞为正副主官。

  • 诸般勾当差使

    官名。宋代置于转运使司,备差遣各种事务。

  • 讲经

    分见“右讲经”、“左讲经”。

  • 小司玉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玉司次官,佐司玉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