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同丞
官名。秦置,属治栗内史,为都内令副贰。入汉因之,景帝后元年(前143)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属大司农。东汉省。
官名。秦置,属治栗内史,为都内令副贰。入汉因之,景帝后元年(前143)更属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属大司农。东汉省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非常制,南面有征伐之事,则设统军司以领兵马。
给事中、中书舍人合称。
爵名。三国魏置,封公之庶子。爵名,三国魏文帝置,用以封公之庶子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黄初三年三月,“初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,嗣王之庶子为亭侯,公之庶子为亭伯。”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文类科目。天宝十三年(公元754年)诏举,杨绾及第。
官署名。晋朝司徒府特设属曹,位在诸曹上。南朝沿置。长官为掾。
使职名。唐代宗宝应二年(763)置,同诸道观察使外察官吏善恶; 功过稍大,事当奏者,案成便奏; 功过虽小,理堪惩劝者,案成即报考功。
官名。汉朝为重号将军之一,与前、右、后将军并位上卿,位次大将军及骠骑、车骑、卫将军。有兵事则典掌禁兵,戍卫京师,或任征伐。设长史、司马等僚属。平时无具体职务,一般兼任他官,常加诸吏、散骑、给事中等号,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非常制,行军都部署司长官。有征伐,则派朝廷大员委以方面之任,全权统领一方军马。收兵则卸职。官名。见“行军都部署司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西掌客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官署名。即“虞衡清吏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