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转运司

转运司

官署名。亦称转运使司。宋朝诸道(路)皆置,均调一道(路)租税以供国家支用,以转运使、副使主其事,兼分巡所部,监察官吏能否,其属有转运判官。辽朝置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奉圣州、蔚州、应州、朔州、保州转运使司,各设转运使、副使、同知转运使、转运判官掌其事,属南面财赋官。西夏亦仿宋制置,西夏语音“怀酩罗”,其都转运司属中等司,三品;边境转运司属下等司,四品。金朝于中都路置都转运司,其余各路置转运司,设使、同知、副使、都勾判官、户籍判官、支度判官、盐铁判官、都孔目官及知法等官,掌本路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上京路、北京路亦曾短期设过都转运司。章宗泰和八年(1208)以其权轻,州县不畏,不能规措钱谷,遂加强其职权。诸路转运使由按察使兼任,同知转运使由按察司副使兼任,转运副使由签按察司事兼任。个别地区转运使兼任按察副使。


官署名。辽金皆置,掌转运粮食等。辽代在山西、奉圣州、蔚州、应州、溯州、保州等地置转运司。其官有转运使、转运副使、同知转运使、转运判官等。见《辽使百官志四转运司》。金代的转运司不掌河仓漕运,漕运另有漕运司,而掌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见《金史百官三都转运司》及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公

    主公,对主上的尊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“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……将军宜启主公。”

  • 才识兼茂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宋代设置,属于长才类科目,仁宗时诏举之。景祐元年(公元1034年) 六月, 吴育及第;庆历二年(公元1042年)八月,钱明逸及第;嘉祐二年(公元1057年)夏噩及第; 嘉祐四年(公元10

  • 纲运官

    官名。唐制,两税皆民自输送,而州县常遣簿、尉充纲运官,贞元时转运盐铁使尝奏诸院自差纲搬运。然其后又以州县官充纲运官如故。开元初规定,州县官充纲运官送两税往来十年者可授县令。

  • 龙制

    宋朝龙图阁待制简称。

  • 经筵

    儒臣向皇帝讲授经史之制度。汉成帝时,曾召郑宽中、张禹朝夕至金华殿,讲说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。北魏孝武帝复延公卿学官于显阳殿,命儒臣讲《孝经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大戴礼》。至宋朝始成定制。宋太宗曾以著作佐郎吕文

  • 五院都监

    官名。辽北面官。掌监治五院部。

  • 下第

    选举制度用语。①秀才、孝廉等被荐举者对策后获得的下等成绩。南朝宋明帝泰始中 (465—471)规定,策试五条,答对二条者为下第,答对一条者不与第。十六国后赵规定答策下第者拜郎中。②考课官吏时的最差等级

  • 中都买物司使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从八品,掌收买官中所用诸物。其佐官副使一员,正九品。都监四员,从九品,掌支应等事。见《金史百·官三》。

  • 太子典仓署

    官署名。见“典仓署”。

  • 导客舍人

    流外官名。唐置,属太子内坊,员额六人,秩流外五品,主序导宾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