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路政司

路政司

官署名。清末邮传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掌全国路政,凡铁路及电车各事皆属之。置郎中二人,员外郎三人,主事六人等。


官署名。(1)清末置,属邮传部。掌全国路政。凡规划路线、厘定规制、筹还借款、提倡商办、工程购料、通运行车以及推广电车等项有关路政各事,均为其职掌。设郎中二人,员外郎三人,主事六人,七品小官员二人,八、九品录事无固定员额。司内分设总务、官办、商办、营业、监理、交涉六科,以分理本司事务。(2)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属交通部。司内分设总务、工务、运输、计理四科,各设科长、科员。北洋政府沿置,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官制,其职掌为:一、管理国有铁路;二、监督民有铁路;三、监督陆上运输。次年修正官制,以“规划全国铁路”为其职掌的第一项,原定三项职掌则为本司职掌的第二至第四项。司的主官为司长,下设佥事、主事,分理司事。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沿置路政司,专管铁路行驶,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科长、科员,分理司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射声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射声率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
  • 路分

    宋朝路分都监简称。

  • 督学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置督学八至十六人,各省县教育行政机关亦置,掌视察学务,为北洋政府时期视学的改名。参见“视学”。

  • 太乐

    官名,掌管乐人奏乐。秦朝和汉朝奉常的属官有太乐令、丞,东汉明帝永平三年改太乐为太予乐令,掌伎乐人,凡国家祭祀时掌管奏乐。魏晋复称太乐令,齐、梁、陈因之。北魏置太乐博士,北齐曰太乐令丞。其后,历代多设此

  • 武安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丞,隶太府寺诸冶东道署。掌冶事。

  • 提督京营戎政

    官名。明置,京营三大营设提督总兵官一员,不久改提督为总督;更设侍郎一人,协理京营戎政。穆宗隆庆初年,又改总督为提督,改协理为阅视,不久,又改阅视为提督,隆庆四年更改京营制,三营各没提督,九月罢六提督,

  • 鞍辔库使

    官名。五代始置。北宋初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六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,废。官名。唐代后

  • 撒答刺欺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由组练人匠提举司改立,掌织造撒答刺欺人匠。隶工部。秩正五品。置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

  • 征西前将军

    官名。明朝军制,大同地区总兵官挂印称将军者,曰征西前将军。参见“总兵”。

  • 无资

    见“资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