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诸色人匠总管府

诸色人匠总管府

官署名。元朝置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秩正三品,隶中书省工部,掌百工技艺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各一员,同知、副总管各二员。下辖梵像、出蜡局两提举司及铸泻等铜局、银局、镔铁局、玛瑙玉局、石局、木局、油漆局及诸物库。各局设大使一员。另置有管领随路人匠都提领所,掌工匠词讼,设提领、大使各一员。


官署名。元至元十二年(公元1275年)置,属工部。秩正三品 ,管领所属各局诸色工匠生产事务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各一人,同知、副总管各二人,经历、知事、提控案牍各一人,令史五人,译史一人,奏差四人。下辖梵像提举司,管领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工匠;出腊局提举司,管领出蜡铸造工匠;铸泻等铜局,管领铸泻工匠;银局,管领金银工匠 ;镔铁局,管领镂铁工匠;玛瑙玉局,管领琢磨工匠;石局,管领石匠;木局,管领木匠;油漆局,管领髹漆工匠;诸物库,掌出纳诸物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堂令

    官名。东汉始于太常属官太史令下置明堂丞,掌明堂事。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中(457—464)置明堂令,而以丞为副,直属太常。南齐、梁、陈沿置。梁位二班,陈位五品、秩六百石。官名,南朝宋齐梁陈皆置,掌明堂之事

  • 提点万寿观

    宋朝宫观官名。仁宗庆历八年(1048)置,以武臣观察使充任。

  • 南作坊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祖开宝九年(976)分作坊使置,属西班诸司使。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改东作坊使。

  • 吏部本房

    清代吏部的内部机构。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中作汉本房,《光绪会典》中为本房,“掌缮清字、汉字之题本”。即兼掌满文与汉文的题本。设汉字堂主事满二人,汉军一人,缮本笔帖式十二人,堂书若干人。

  • 河道总督

    官名。明清督理河道之最高长官。掌治南北各河疏浚堤防之事。明永乐九年(1411),遣尚书治河,此后间遣侍郎、都御史。成化(1465—1487)后始称总督河道。嘉靖二十年(1541),以都御史加工部职衔,

  • 文散官

    官名合称。隋始置。散官初无文武之分。隋、唐时指不带职事的文官,授此以酬勤劳。隋有上柱国、柱国、特进、左右光禄大夫、金紫光禄大夫、银青光禄大夫、朝议大夫、朝散大夫、自从一品至正四品、称散实官,加文武官之

  • 给事黄门侍郎

    官名。东汉合并“黄门侍郎”与“给事黄门”而置。亦简称“黄门”、“黄门郎”、“黄门侍郎”。掌侍从左右、关通内外,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,因出入禁中,故职任显要。初无员数,汉献帝定为六人,秩六百石。一度改名侍

  • 牧厂总管

    官名。清代太仆寺所属左右翼牧厂各置总管一人,为牧厂的主官,其上统于牧厂统辖总官。参见“牧厂统辖总管”。

  • 司马师

    官名。周朝诸侯行大射礼时司仪官员,位次于司马正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司马师命负侯者,执旌以负侯。”

  • 定州䌷绫局丞

    官名。 北齐置, 见“定州䌷绫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