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行在

行在

天子外出巡幸居止之处。明朝永乐七年(1409)年起,成祖长期离京师(今南京)赴北京经营迁都及北征诸事项,于北京分置诸司衙门,均加“行在”二字,称行在某部、行在都察院、行在五军都督府等。详见诸条。


行在,又称行在所,即天子巡幸时车驾所在之处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大尹、太尉皆诣行在所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悉令罢兵,诣行在所。”《旧唐书·吕諲传》:“肃宗即位于灵武,諲驰赴行在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国民参政会

    国民党政府的民意机关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四月十二日,国民党政府公布了根据《抗战建国纲领》所确定的原则而制定的《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》。《组织条例》第一条说:“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,为集思广益,

  • 桥丁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于诸津,每津各三十人,掌守护桥梁之事。

  • 司录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司录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官箴

    ① 周朝百官箴戒周王的言辞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 “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,命百官,官箴王阙。”当时有《虞人之箴》传世。孔颖达疏: “汉成帝时扬雄爱《虞箴》遂倣之,作十二州二十五《官箴》,后亡失九篇。后汉

  • 列兵

    士兵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见“兵(3)”。

  • 均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周朝置。掌平均土地赋税及人民力役。《周礼·地官》: “均人,中士二人,史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均地政,均地守,均地职,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。凡均力政,以岁上下。丰年,则公旬

  • 文昌都省

    官署名。即尚书都省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改,垂拱元年 (685) 为都台,长安三年(703) 为中台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尚书都省。官署名。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尚书省为文昌台,不久又称

  • 上林署令丞

    官名。隋唐与元为上林署的正副主官,金代地位在上林署提点之下。参见“上林署”。

  • 都提举

    官名,元朝置,为宝源库、光源库、绮源库、赋源库长官。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公元1288年)始置,正四品。宝源库都提举掌宝钞玉器,光源库都提举掌香药纸劄等物,绮源库都提举掌诸色缎匹,赋源库提举掌丝绵布帛。诸

  • 贡举

    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。又称贡士。魏晋南北朝以前,由地方州郡向朝廷选送人才。唐宋以后,则以科举诸科考试统称为贡举。(1)西周春秋时诸侯有贡士于天子之制,又有乡举里选之制。至汉代泛称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为贡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