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良人

良人

官名。① 又称“乡良人”、“乡帅”。春秋时齐国置。乡的行政长官。《管子·小匡》: “十里为乡,乡有良人。”有武事,则为一旅之长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十连为乡,故二千人为旅,乡良人帅之。”②女官。秦置。汉因之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 “良人视八百石,比左庶长。”东汉废。三国魏文帝复置,明帝太和中定其位为视千石。晋废。南朝宋明帝太始元年 (465) 复置。陈亦置。位九嫔五职之下。


1、官名,乡官,即乡大夫、乡帅,春秋时齐国置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十里为乡,乡有良人。”《国语·齐语》:“五家为轨,轨为之长;十轨为里,里有司;四里为连,连为之长;十连为乡,乡有良人焉。”注:“贾侍中云:良人,乡士也。(韦)昭谓良人,乡大夫也。”良人,掌乡之政令,有军事,则为乡帅,为二千人之旅长也。

2、嫔妃称号,既是女官,也是皇帝的妃子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良人视八百石,比左庶长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自武元之后,世增淫费,至乃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。”注:“婕妤一,娙娥二,容华三,充衣四,昭仪五,美人六,良人七,七子八,八子九,长使十,少使十一,五官十二,顺常十三,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十四。”西汉始置,东汉省,魏晋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国侍郎

    官名。参见“侍郎”。官名。西汉始置,属王国郎中令。侍从王的左右,多以文学之士充任。《汉书·王尊传》记王尊为东平王相,王欲观其佩刀,“尊举掖,顾谓旁侍郎:前引佩刀视王”。三国魏时秩第八品。晋、南朝宋齐梁

  • 钦察卫亲军都指择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。钦正三品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三年(1286),掌钦察、康里、哈剌鲁军士万人。置营于清州(今河北省青县)。辖十九千户所,三屯田千户所。设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等职。英宗至治二年

  • 门下贼曹

    官名。贼曹长官省称。汉朝郡县置,因与长官关系亲近,故冠以“门下”,为门下五吏之一。掌盗贼警卫事。东汉末将军府亦有置者。晋朝成为专称,为诸郡属官。官名,汉置,汉朝自公卿到县皆置,为贼曹长官,门下之职,掌

  • 热河特别行政区域

    政区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域内分为一道、二盟。清末直隶省所属有热河道,辖承德、朝阳二府与赤峰直隶州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改为十五县。次年一月,以此十五县及内蒙古的昭乌达盟(八部十一旗)、卓索图盟(二

  • 车舆郎君

    吏名。辽朝置。即在车舆局服役的著帐郎君。宫廷给使名。辽置,属车舆局。见“著帐局”。

  • 左骏厩

    养马机关,其长官称令,掌乘舆御马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江汉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二年 (1261) 以河南屯田万户史权为江汉大都督,总管河南军事。至元元年 (1264) 罢。

  • 大都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中尉无曾任此职,并为使持节、侍中、都督南征诸军事、征西大将军,是总率诸军讨伐青、徐等地的统帅。

  • 都漕运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世祖至元十二年(1275),改漕运司为都漕运司。后分设京畿、江淮、济州三都漕运使司。二十五年,京畿都漕运使司分置内外二司,内司仍旧名,外司称都漕运使司,于河西务置总司,临清置分司,领接

  • 上京城皇使司

    即“上京皇城使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