膳上侍卫
官名。即“饭上侍卫”。
官名。即“饭上侍卫”。
元明时都转运盐使的简称,参见“都转运盐使司”。
官署名。唐高宗上元二年(675)改崇贤馆置,设学士、直学士,无常员,缺则以太子庶子领馆事。肃宗乾元(758—760)初,以宰相为学士,总馆事掌经籍图书,教授生徙。德宗贞元八年(729)以前隶属不定,时
汉朝郡县向上级汇报的报告书,又称“计簿”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县》:“秋冬集课,上计于所属郡国。”上计,向所属郡国汇报。汇报的内容是:即汇报书的内容,户口的增減,开荒亩数,钱谷收入,盗贼多少等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,掌理六经及诸文志,给事于皇帝左右。员六十人,分置左、右,正二命。北周时于其上置给事上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官名。藏语,意为“大官人”。元朝乌思藏萨斯迦最高行政长官,由帝师从款氏家族子弟中选任,有时兼任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、都元帅。
官名。北魏设置,属集书省,掌知御膳。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六年(1269)置司于大宁路(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),设使、副使等官。监治西京、北京、开元等路,兼劝农事。隶御史台。八年,改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。
分见“工部黄档房”、“宗人府黄档房”。
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西都省长官。武官名。见“西都省”。
官署名。战国齐置。齐国设置右廪、左廪,分管粮谷收藏与供应。《衡斋金石识小录》齐陶量印文;“陈榑三立事岁,右廪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