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给事黄门侍郎

给事黄门侍郎

官名。东汉合并“黄门侍郎”与“给事黄门”而置。亦简称“黄门”、“黄门郎”、“黄门侍郎”。掌侍从左右、关通内外,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,因出入禁中,故职任显要。初无员数,汉献帝定为六人,秩六百石。一度改名侍中侍郎,旋复故。魏晋南北朝置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,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,职掌略同,地位随皇帝旨意或侍中地位而上下。南齐时知诏令,被称为“小门下”。北魏一度甚重之,“出参尚书,入厕帷幄”(《魏书·甄琛传》),肃宗时与侍中一起被称名“小宰相”。魏、晋、南朝置四员。魏五品,秩六百石,晋、南朝宋同。梁十二班。陈四品,秩二千石。北魏节闵帝普泰(531—532)间置六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三品中,二十三年改四品上。北齐置六员,四品。隋朝亦置为门下省次官,四员,正四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“黄门侍郎”。参见“侍中”、“门下省”。


官名,东汉置,六百石,掌侍从左右,关通中外,诸王朝见,引王就坐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初令侍中、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。”注:“给事黄门侍郎、六百石,无员(限),掌侍从左右,给事中使,关通中外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宦竖

    宦官的贱称,也写作“竖宦”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赞》:“萧望之历位将相,籍师傅之恩,可谓亲昵无间。及至谋泄隙开,谗邪构之,卒为便嬖宦竖所图,哀哉。”战国时赵国置,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

  • 总统府第二局

    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。掌理机要文件的撰拟、机要案件的查签及转递、调查材料的研究整理等事项。设局长、副局长各一人,科长三人,专员二人,科员十八人,书记官十一人,事务员三人,雇员十人。

  • 东市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司州有东西二市,置东西二市署以管理市场贸易。主官有令及丞 。

  • 勋官

    官号。始见于南北朝,本以酬战士,其后渐及朝流。阶爵之外,更为节级。北魏陆续设其官号。然皆杂乱,北周始制勋官十一等,名义即此,自正九命至七命不等。隋因其制改命为品。南朝宋薛渊在后废帝元徽(473—477

  • 印绥监

    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掌古今通集库,并铁卷、诰敕、贴黄、印信、勘合、符验、信符诸事。主官有掌印太监一人,下设佥书、掌司无固定员额。

  • 东染色库

    官库名。见“西染色库”。

  • 太乐少卿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 “(孝文帝太和十五年) 又置司空、主客、太仓、库部、都牧、太乐、虞曹、宫舆、复育少卿官。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三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
  • 儹运御史

    专差御史名。明代本遣卿贰或部曹掌儹运事务,至万历时始差御史。掌督理南粮北调、监兑粮米、催儹运船,并兼理山东济宁以南河道。

  • 左右神武军

    禁军名。(1)唐置。肃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置,以灵武元从军士及扈从官子弟组成, 亦称神武天骑,制度与羽林军同。有大将军各一人,正二品;统军番一人,正三品;将军各三人,从三品。掌同左右羽林军。府属

  • 凉都尹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凉京都行政长官。《资治通鉴·晋安帝隆安四年》:“(吕纂)以后父(杨)桓为尚书左仆射、凉都尹(胡三省注:“凉都姑臧,改武威太守为凉都尹)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