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国君即位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桓公立”。②设置官职。《尚书·周书·周官》: 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”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立舟之侨以为戎右”。


君主即位或封定后妃叫“”,确定太子的名分,封拜王侯也叫“”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“桓公立”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年四岁立为膠东王。”“丁卯,立皇太子。”“立膠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十二月,立郎为天子,都邯郸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·光武郭皇后》:“二年,贵人立为皇后。”“十七年,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。”又《明德马皇后》:“皇太后曰:‘马贵人德冠后宫,即其人也。’遂立为皇后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銮仪使

    官名。清朝銮仪卫主官。顺治四年(1647)改指挥使设。十一年 (1654) 定满、汉各二人。康熙三十一年 (1692),省汉一人。均为正二品。掌銮仪卫之日常工作。宣统元年 (1909),因避帝讳,改称

  • 鄙师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一鄙行政事务的长官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鄙师,每鄙上士一人”,“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。凡作民,则掌其戒令。以时数其众庶,而察其媺恶而诛赏。岁终,则令其鄙之政而致事”

  • 丞相史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属丞相,秩四百石。初佐丞相掌监察地方。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)置部刺史监察州部后,协助丞相处理具体事务,无定员,位在司直、长史下。官名,为丞相属吏,掌视察监督诸州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

  • 衡官

    泛指掌度量衡之官,战国时燕国置,《符子》:“(昭王)命衡官桥而量之,折桥,豕不量。”西汉也置衡官,初属少府,后属水衡都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水衡都尉》。

  • 兴圣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即“兴圣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福建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福建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内厂

    官署名。又叫“内行厂”,“内办事厂”。明武宗时刘瑾专权,特在京城荣府旧仓地设立,由他直接指挥,从事镇压人民及反对他的官员,权力在东厂、西厂之上,两厂也在被监视之列。刘瑾死后废除。见《明史·刘瑾传》。

  • 中尚监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中尚监的主官。见“中尚监”。

  • 调补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参见“调授”。

  • 剧县

    ①难治之县。《后汉书》卷五《安帝纪》: “诏曰: ‘自今长吏被考,竟未报。自非父母丧,无故辄去职者,剧县十岁、平县五岁以上,乃得次用。”②金朝县的等级名。凡户口在二万五千户以上者为剧县,又称次赤。设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