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礼部郎中

礼部郎中

官名。① 唐朝始置,为尚书省礼部头司礼部司长官。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改仪曹郎设。额一员,从五品上。掌司事。因其地望清贵,又掌尚书省文翰之事,故多以有文名者居之,号为“南宫舍人”,短期内即可擢迁知制诰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名司礼大夫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。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 改春官郎中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旧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始有实际职掌,作为礼部之佐贰官,参领本部事务,降为从六品。辽朝亦设,为南面官。道宗大安 (1085—1094) 末,刘辉曾任此职。掌仪制,辨名数。西夏亦置,其制不详。金朝设一员,从五品;元朝设二员,从五品。均同宋制,参领本部事务。明、清于礼部所属仪制、祠祭、主客、精膳四清吏司设郎中,为各司长官,分别冠以各司之名号。明制,司各一员,正五品。清朝各司员额不等,四司共十一人,分别由满洲六人、蒙古一人、汉四人充任,各司均有一汉人。初制正三品,顺治十六年 (1659) 改正五品,寻升四品,康熙九年(1670)定正五品。宣统三年 (1911),礼部改典礼院,遂废。② 渤海国右六司礼部属官,位卿下。


官名。郎中为礼部各司长官,各司均设郎中、员外郎。参看“礼部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垒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中尉的属官有中垒令。《汉书补注》引沈钦韩说:“《通典》引司马穰苴:五人为伍,十伍为队,一军凡二百五十队,余奇为握奇,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,队七十有二以为中垒,守地六千尺,积尺得四十里

  • 皇木厂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工部皇木厂之主官。掌厂事。顺治(1644—1661)初设,满、汉各一人,由本部堂官委派司员充任,一年一更代。于通州、张家湾各设木厂一。各省委派官员解运木材至厂,赴工部报递批文,工部派人会同木

  • 官品

    官员的等级,参见“品”。

  • 屯官

    泛指掌管屯田事务的官署或官吏。《后汉书·孝顺帝纪·阳嘉三年》:“丙午,武都塞上屯羌及外羌攻破屯官,驱略人畜。”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·考工郎中》:“二十四耕耨以时,收获成课,为屯官之最。”

  • 八尉

    官名合称。隋文帝开皇六年(586)所置武散官,为武骑、屯骑、骁骑、游骑、飞骑、旅骑、云骑、羽骑八尉,自正、从六品下阶,至正、从九品下阶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新置建节、奋武、宣惠、绥德、怀仁、守义

  • 籍田令

    官名。亦作藉田令。西汉文帝二年(前178)始置,管理籍田之事,隶大司农。籍田即每年春耕前皇帝率群臣在专辟的土地“籍田”上行耕作之礼,以示重视农耕。籍田所获谷物供宗庙祭祀之用。东汉省。西晋武帝泰始十年(

  • 二等书记官

    官名。③清末外务部之职官,为出使大臣之属官。光绪二年 (1876) 始设书记官,后分为一等、二等,二等从六品。三十二年定制,每使馆设一名,奏补。掌使馆文牍。②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 (1904)

  • 行宫同留守

    见“行宫留守”。

  • 副司库

    官名。清朝司库之副职。内务府广储司所属六库均设有。佐司库管库事。

  • 扫难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三国魏置。晋、南朝宋定为八品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八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从八品上阶,北周二命,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正九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