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海关

海关

税关名。清康熙二十四年(公元1685年)开放海禁,设江、浙、闽、粤四海关。鸦片战争以后,帝国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夺取了中国关税自主权,海关行政管理权和关税收支权等,使海关长期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种工具。其内部机构和人员的编制也很特殊,既不同于中国政府的一般机构,也与各国不一样,具有半殖民地机关的典型特点。清代后期,海关机构由两个部分组成:第一部分是征税部,又称税课司,由税务司主管,相当于各国关税行政部分。职员分内班、外班、海班三种。内班相当于各国的管理部,外班和海班相当于各国的监视部。第二是海事部,又称海政局,本部设于上海,以巡工司主管,专掌海事行政及各种工程事务。其地方机构分为港务、灯塔、巡船三班,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工程事务由海事部分出,成立工务部,又称工程局,为海关的第三个组成部分,由总营造司主管。海关三部,人员以征税部最多,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。华洋员职中,又以华员人数为多,均属低级位置;洋员占据高级职位,包括二十多个国籍,其中英国人约占一半。待遇方面,洋员高出华员至少七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军中尉

    官名。即右神策军护军中尉。

  • 洛阳市长丞

    官名。东汉河南尹所属有洛阳市长及丞,掌洛阳商业贸易之事。三国魏及西晋沿置。

  • 凫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 “初,(道武) 帝欲法古纯质,每于制定官号,多不依周汉旧名,或取诸身,或取诸物,或以民事,皆拟远古云鸟之义。诸曹走使谓之凫鸭,取飞之迅疾。”

  • 甲铠署

    官署名。唐初掌甲胄之官署,太宗贞观六年(632)改为甲坊署。

  • 守从事

    州分职吏名。晋代置于诸州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北齐司州亦置,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太子右卫率

    官名。西晋武帝泰始五年(269)分太子卫率置,宿卫东宫,亦任征伐,地位颇重。东晋、南朝皆置,宋二员,五品; 齐一员; 梁一员,十一班,领崇荣、永吉、崇和、细射等四营,属官有丞、殿中将军、员外将军、正员

  • 启本

    文书名。上行文。启之用作文书,魏晋时已有,晋尤盛行,时为臣工向皇帝启奏的文书之一。明沿唐制以启本作为百官上书于东宫(皇太子)或对诸王言事文书之专称。款式与题本同,亦有批红。清初多尔衮为摄政王,大臣官员

  • 州儒学教谕

    学官名。宋置,见“教谕”。

  • 管收所

    监狱类名。国民党政府规定,羁押无力偿还债务的民事被告人的特种监狱称为管收所,一般都设在看守所内部,其所长及办事人员等均由看守所长及看守所职员兼任。管收期限至多不得超过三个月,管收之费用由败诉人负担。

  • 红粉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火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