汾祠令
官名。唐朝太常寺汾祠署长官,置一员,从七品下,掌神祀、享祭、洒扫之制。
官名。唐朝太常寺汾祠署长官,置一员,从七品下,掌神祀、享祭、洒扫之制。
官署名。即“太乐署”。官署名,金朝置。掌调和律吕,教习音声及使用之法。其官有令一员,从六品。丞,从七品。乐工部籍直长一员,正八品。大乐正,从九品。大乐副正,从九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,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寝局,员二人,从九品,唐改正八品。为司苑、典苑之佐,协掌园苑种植疏果之事。宋、金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后归其职于宦官。女官名。唐、全都设
唐配备给公主、郡主与县主的服役人员。据《通典·职官十七》记载,“邑士,公主八十人, 郡主六十人, 县主,四十人;特封县主,三十四人”。开元中准钱发给,成为爵禄的组成部分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,掌粮食的春制,下设典春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见“西冶令”。
官名。明朝都察院置,正四品。详见“左佥都御史”。
①“秘书省”别称。② 尚书省别称。《文选》卷二四陆机《答贾长渊》: “升降秘阁,我服载晖。”李善注谓秘阁即尚书省。③ 宋朝藏书机构。太宗端拱元年(988)建于崇文院中堂,以藏三馆真本书籍及字画,置判秘
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,为五德将军之一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 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六班。陈置为五威将军之一,拟四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以智威、仁威、勇威、信威、严威等属于加官、散官性质
官名。隋朝雍州牧属官,视从八品,文帝开皇十二年 (592) 改为士曹参军。州分职吏名。隋初置,见“士曹参军事”。
官名。清末外务部和会司长官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掌司事。正五品,奏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