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殿前司

殿前司

官署名。五代后周始置,掌殿前诸班禁军,设都点检、副都点检、都指挥使。因其军精强,与侍卫司为禁军重要统领机构。宋朝沿置,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,总统制、训练、番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之政令。有都点检、副都检之名,后不复置,而以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、都虞侯各一员为统兵官; 与侍卫马军司、侍卫步军司为禁军三衙。南宋唯掌诸班直及殿前司诸军,置主管殿前司公事,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、都虞候亦为重要将领之虚衔。西夏亦置,属次等司,为亲兵统帅机构,以殿前太尉为长官,又有殿前步军太尉等属。


官署名。后周始设,宋朝沿置,为禁卫官署。其官有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、都虞候各一人。掌管“殿前诸班值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,凡统制、训练、藩卫、戍守、迁补、赏罚,皆总其政令……入则侍卫殿陛,出则扈从乘舆,大礼则提点编排,整肃禁卫鹵簿仪仗,掌宿卫主事。都指挥使以节度使为之,而副都指挥使、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(任)。”见《宋史·职官六·殿前司》。参看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·殿前司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大行台

    魏晋以后,朝官称台官,在地方代表朝廷行尚书省等事的机构则称为行台;为征伐而设置,任职人的权位又特重的,则称大行台,北魏称尚书大行台。见《通典·职官四》。官署名。北魏置。见“行台”。

  • 行太仆寺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置北平及辽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处行太仆寺,掌各边卫所、营堡之马政,以听于兵部。山西、北平、陕西,每寺设少卿一人,丞三人; 甘肃、辽东,每寺设少卿、丞各一人。永乐元年(

  • 王府掾

    官名,梁始于皇弟皇子府置掾,陈沿置。北魏、北齐与隋诸王府亦置之。唐亲王府置掾一人,秩正六品上,掌通判功曹、仓曹、户曹事。

  • 祭器科经承

    官名。清制太常寺典簿厅设祭器科,以经承为主官,掌稽查保管祭器事务。

  • 大司农部丞

    大司农属官。西汉武帝时置数十员,分部管理郡国均输、盐铁之官。平帝元始元年(后1)置十三员,人部一州,劝课农桑。皆属临时差遣之官。东汉定置一员,管理大司农所掌国库,秩六百石(一说千石)。三国魏亦置,七品

  • 都钤辖

    见“钤辖”。官名,金朝置,从四品,掌管辖军人和防卫警捕。属钤辖司,位在钤辖下,都将上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  • 司度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度支员外郎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度支员外郎。

  • 内都坐大官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多简称为内都大官,并和“中都坐大官”、“外都坐大官”合称为“三都大官”。掌刑狱,并主司品官。属官有内都下大夫、内都坐令等。任此职者多为宗室诸王,外戚及胡汉重臣,权势很大。祭吊时位在三公及

  • 嘱托医员

    海关征税部内班洋员。掌医疗之事。见“征税部”。

  • 侍卫马军司

    官署名。即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