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中寺
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令、少令。
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有大令、少令。
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置,以替太子中舍人之职,员一人。咸亨元年(670)中舍人复旧,遂别自为官。员五人,掌侍从翊养,职比谏议大夫。正五品上。仪凤四年 (679)增为十人,以诸王之子任之。睿宗景
官制用语。明清指翰林院庶吉士肄业期满后,不留翰林院而正式任官吏之称。参见“庶吉士”。清制,翰林院庶吉士肄业三年期满,通过甄别考试,谓之散馆。考试场地初在体仁阁,后在保和殿。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以
求取爵禄。《商君书·修权》: “夫废法度而好私议,则奸臣鬻权以约禄。”
西汉时匈奴卢侯国之王。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》:“鏖皋兰下,杀折兰王,斩卢侯王。”注:“张晏曰:折兰、卢侯,胡国名也。”
科举制度。明崇祯十四年(1641)置,为武科名目,以选任武才,应付农民起义。诏下,无有应者。
官名。宋徽宗大观 (1107—1110) 中枢密院置,员三人,正九品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丧祝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。掌理大丧时柩车行进时指挥及防护,卿大夫之丧,掌理有关事务及大小敛、饰棺等事,并掌丧事及亡国的社稷祭祝的祝号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置丧祝中士,正二
官名。辽置,为兴中府的副长官,位在知兴中府事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四·兴中府》。
见“承宣布政使司”。官署名。明清设置,其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。见“布政使”。
官名。清置,左右各一人,为理藩院的副长官。见“理藩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