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校理

校理

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弘文馆、集贤殿书院之属官,亦称“校理官”。掌校刊典籍之错谬。玄宗开元七年(719)始设于弘文馆,八年,丽正修书院(集贤殿书院前身)亦置,无常员,多以他官兼。德宗贞元八年(792)罢集贤殿书院校理,宪宗元和二年(807)复置。四年,定以非登朝官为之。穆宗长庆三年(823)罢弘文馆校理。宋朝设有“秘阁校理”。元、明未置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设文渊阁校理,掌文渊阁书籍的注册点验。详“秘阁校理”、“文渊阁校理”。


官名。掌管皇宫藏书的校勘整理。唐设此官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集贤殿书院》:“(开元)八年,加文学直,又加脩撰、校理、刊正、校勘官。”宋沿唐制,“元祐初,复置直集贤院校理。”秘阁也置校理,“直阁、校理通掌阁事。”见《宋史·职官四》。清代文渊阁,也置校理,掌注册点验,以翰林院官充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·文渊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考试院副院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为考试院的副官长。见“考试院”。

  • 监军司

    官署名。西夏设置,为地方军区机关。西夏之制,分全国为左右两厢,共设十二监军司。左厢六:一、神军司,驻夏州弥陀洞;二、祥祐军司,驻石州(在今米脂县西北);三、嘉宁军司,驻宥州;四、静塞军司,驻韦州;五、

  • 吏部都

    “吏部都令史”简称。

  • 南女直汤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辽阳路诸司之一。控扼高丽,统领卢、归、苏、复等州兵马。亦称“南女直详稳司”、“汤河详稳司”。

  • 太子车舆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仆寺厩牧署,设丞。

  • 内谒者兼司宝

    官名。金置,属给事局。掌傧赞受事兼司中宫印玺。员额二人,以内直充任,秩从六品。

  • 教习

    官名。① 明朝掌教翰林院庶吉士的官员。初无定制,宣德五年(1430)始以翰林学士充任。正统十三年(1448)定由内阁于翰林院学士及詹事府坊局官中择资望高深者一二人,请旨充任。万历(1573—1620)

  • 吏部天官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为吏部的主官,全称为殿前吏部天官,设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四人。参见“朝内六部”。

  • 上嗣

    主的嫡长子或太子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宗人授事,以爵以官,其登馂献受爵,则以上嗣。”注:“上嗣,君之適(嫡)长子。”《周书·萧圆肃传》:“莫不援立太子,为皇之贰。是以《易》称明雨,《礼》云上嗣。”

  • 皇贵妃

    皇帝妾侍称号。清康熙(1662—1722)以后,定后宫名位,在皇后之下列七个等级,皇贵妃列其首,在内宫之名位次于皇后。册封时赐金册金宝,出入用仪仗,使用宫女八人。内命妇名。明始置,为皇帝之妾。宪宗封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