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明经科

明经科

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汉代至南北朝明经为察举的科目之一。隋亦以明经举士,如韦云起开皇中举明经,授符玺直长,孔颖达大业初举明经,授河内郡博士。唐以明经为科举的常科,明经科中又析为五经、三经、学究一经、三礼、三传等。唐代把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传》作为大经,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作为中经,《易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春秋谷梁传》作为小经,而《孝经》与《论语》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均须熟习。凡通三经以上者为明经,其要求低于秀才而高于进士。明经考试,先帖经然后口试(经问大义十条),答时务策三道,分为甲乙丙丁四等录取。但自武德以后明经惟有丁第。宋于嘉祐三年(公元1058年)设明经科(内分九经、五经、三礼、三传、开宝通礼等科),考试时在大经、中经、小经中每经考墨义、大义并贴小经,考时务策。殿试考大义,贴大经、中经和小经。出身与进士科相同。宋沿唐代风尚,崇尚文学,把帖经、墨义看作是记诵之学,故明经科很不受重视。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罢废。金元明清诸代,惟以经义作为考试进士的一个内容, 而无明经之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咨议局议员

    官名。清末各省咨议局成员。宣统元年(1909)依《各省咨议局章程》,采复选制产生。数额按各省取进学额百分之五并参酌漕粮数确定,多者(顺直)一百四十人,少者(新疆)三十人。掌参与咨议局职权内议案的提出,

  • 太子员外司马督

    东宫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分属左右卫,掌东宫护卫。

  • 封桩上库

    见“封桩库”。

  • 王国牧长

    官名。晋于王国置牧长,掌畜牧牛马之事。

  • 供给

    官名。又称“供给官”。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,属“外帘官”。负责分送考场各官员之膳食、柴炭、笔墨、纸张等。

  • 玉宸乐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由仪凤司改置,秩从二品。置院使、副使、佥事、同佥、院判等职,掌乐工、供飨等务。武宗至大四年(1311),复为仪凤司。官署名。见“仪凤司”。

  • 京西检察司使

    所掌与“京东检察司使”同,详该条。

  • 司勋中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,依周礼建六官,夏官府吏部中大夫属下有司勋上士,掌六勋之赏,以酬其功。北周时因征战不断,从军受勋者日众,故司勋别自立司,不复属吏部,置此为司勋司长官以掌其事。下设司

  • 鱼雷正、鱼雷副

    海军相当官。北洋政府设于各舰,均由上尉充任,掌发射鱼雷事务。

  • 同知某京留守事

    官名。辽始置于五京,为留守的佐职。地位在副留守、知留守事之下。太平八年(公元1028年)耶律野曾任同知东京留守事。金于五京亦置同知留守事,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,地位在副留守之上。参见“留守司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