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仪

掌仪

官名。① 隋朝鸿胪寺司仪署置二十员。②唐朝太子左春坊置二员,流外二品,为左赞善大夫之属,赞相礼仪。③宋朝太学、武学、州县学常置一员,掌升堂释奠礼仪。


流外官名。(1) 隋鸿胪寺司仪署所属有掌仪二十人,掌接待宾客的礼仪。(2) 唐置于左右春坊。员额二人,秩流外二品,掌东宫礼仪之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礼直官

    吏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太常寺置,其下又设副礼直官,掌有关细务。流外官名,宋置于太常礼院,掌礼仪之事。礼直官自补副礼直官后,六经大礼,出西头供奉官。

  • 圣贤后裔

    任官资格的一种。自汉平帝时起,历代均封孔子后裔为侯或公,唐以后并以孔氏子孙为世袭曲阜县令。清制,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六人,由圣贤后裔世袭。太常寺博士一人以衍圣公第三子承袭,掌奉圣泽书院;国子监学录二人,

  • 空黄

    官府文书名。北宋徽宗时,门下省属吏懒惰不虔,凡命令之出于门下者,皆事先将各长官官衔书于公文之上,遇事只须长官署名及填写事由,称为空黄。

  • 助译者

    西夏译经者称号。直译相佑助译者。辅助主译者译经,分工负责记录、翻译、核定译文、润色词句。在西夏译经图中十六人分列主译者左右,其中八名僧人有姓名题款,四人为党项人。

  • 商务委员

    官名。清朝出使大臣属官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)始设海参崴商务委员。三十三年各使馆专派一人,定制为五品。掌稽查外国商务及金银市价,随时禀报外务部、农工商部。

  • 疾恶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。大足元年(公元701年)诏举,冯万石等及第。

  • 副都部署

    官名。北宋初年置,佐都部署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、营防守御之政令,以观察使以下充任。后避英宗讳,改称副都总管。武官名。见“都部署”。

  • 判虞部司

    官名。宋初置,见“虞部司”。

  • 世兵制

    一种兵民分离、兵家子弟世代为兵的制度。此制形成于汉末及三国时期。秦汉时期实行征兵制,至东汉末年由于战争濒仍,人民流离,征兵制遭到破坏,募兵兴起。募兵原无固定对象,但应募之后,兵役就落在这一部分应募者的

  • 太祝令丞

    官名。汉代太常的属官有太祝令及丞,景帝中六年(公元前144年)更名太祝为祠祀,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更名庙祀,东汉时复称太祝令丞。又有祠祀令一人,属少府。东汉太乐令秩六百石,主管祭祀时赞祝及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