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宋有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任用官员的通称。唐制有册授、制授、敕授等区别。
授官制度。文武见任官吏未经考察直接得授散阶,为本品最低一阶。
唐末藩镇设置的特种部队。见“落燕都”。
文书名。清朝在京衙门间的平行文书之一。清制,六科、各道、内廷各馆、内阁典籍厅、稽察房、中书科等处与各部、院、寺、监来往行文,均用之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职掌参见“畿伯中大夫”。
女官名。金设此官,正九品,掌御服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内命妇品》注。
官署名。宋真宗景德三年(1006),改内东门取索司置,设勾当官四人,以人内内侍充任,掌检查宫禁人物出入,承接实封机密奏牍、内外功德疏及回赐僧尼、道士等,排办宫廷修造、筵宴之事。按时发给皇亲衣物节料,向
周朝贵族子弟。《周礼·地官·师氏》“以三德教国子。”郑玄注: “国子,公卿大夫之子弟。”1、诸王子弟或诸侯之子称国子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训诸侯者。”注:“贾侍中云:国子,诸侯之嗣子
官名,汉置,为候长之副,佐候长主亭燧等事,掌侦察候望报告敌情。参看“候长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