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怯薜

怯薜

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,用以指代蒙古和元代的禁卫军。怯薛起源于辽金时期蒙古各部落,意即贵族的亲兵,此种亲兵既作卫队,亦作各种服役。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,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薜,称为大中军,成为劲旅。其人员中的大多数是万户、千户、百户、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。故怯薜的组建亦含有征调子弟入质以控制臣下的用意。怯薛分四番入值,故称四怯薛。每番三昼夜,护卫大汗,并在大汗斡耳朵中服各种杂役。怯薜之长称怯薜长,四怯薛长由太祖四功臣博尔忽、博尔术、木华黎、赤老温后裔世袭、怯薛人员称为怯薜歹,在宫廷服役的职务也是世袭的,称为怯薜执事。历朝皇帝死,其斡耳朵均保留一定数额的怯薜歹。入元以后,大都城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御改由五卫亲军负责,但万余名怯薜歹仍予保留,待遇优厚。元代高级军政官员多由怯薜出身者充任,四怯薜长长期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。怯薜歹任官也不经吏部与中书省奏议,直接由怯薜长推举,皇帝直接任命, 称“别里哥选”。怯薛歹除蒙古人、色目人外,也有一部分是汉人、南人。汉族怯薜歹多是早期投奔元朝的汉族旧勋子弟。成宗以后就不再吸收汉人、南人入怯薜,作为朝宫的怯薜歹,仅保有宫廷执事的身份,须按规定日期入宫服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国货陈列馆

    工商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于南京,依照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五月公布的《国货陈列馆规程》设馆长一人,由部长委任;技术员、事务员若干人,报部委派,名额由部核定。馆内分置三股:总务股,掌收发撰拟保

  • 基巧堪布

    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前藏,为达赖宫中之宫,员额一人,总管宫中之事,并管理达赖的私人印信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宣慰使司兼管军万户府

    元地方官署名。秩同二品,职掌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。设宣慰使三员,同知、副使、经历各一员。参见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”。

  • 馆人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、战国滕国等置、掌理馆舍接待宾客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 “敝邑馆人之属也。”杜预注: “守舍人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 “孟子之滕,馆于上宫。有业履于牖上,馆人求之弗得。”

  • 省辖市

    市的等级之一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,凡隶属于省的市称省辖市,与县平行。至民国三十六年(公元1947年)全国共有省辖市五十八个。

  • 立节将军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秦置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(508) 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,普通六年 (525) 刊正将军名号后罢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从三品下,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

  • 内算官

    官名。南诏望苴蛮官,代王裁处,以付六曹。

  • 函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函工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十六卫将军

    官名合称。唐朝十六卫大将军之副贰,每卫二人,从三品。宋朝为从四品,无定员,以宗室或武臣为之,皆空官无职掌; 南宋多不除授,孝宗隆兴(1163—1164)中复置,为武臣之馆阁职。

  • 定远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始置。位武职十二班,专施用于外国。唐朝置为正五品上武散官。宋沿置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遂罢。明朝再置为武散官,从三品,升授。明朝武官散阶,从三品,初授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