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弘文馆

弘文馆

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九年(626)改原修文馆而置,隶门下省。掌详正图籍、教授生徒,参议朝廷制度沿革、礼仪轻重之事。武则天垂拱(685—688)后以宰相兼领馆务,号馆主。中宗神龙元年(705)避太子讳,改名昭文馆,玄宗开元七年(719)复旧。置学士,均五品以上,六品以下者为直学士,未登朝为直馆,无定员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置讲经博士,高宗仪凤(676—679)中置详正学士。中宗景龙二年(708)置大学士四人、学士八人、直学士十二人。睿宗景云(710—711)中减员,玄宗开元七年(719)增置校书郎、校理等官。穆宗长庆三年(823)罢详正学士、讲经博士。金朝置,改称弘文院,设知院、同知弘文院事、校理;掌校译经史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曾置,设学士,旋罢。宣德(1426—1435)中复置,改名弘文阁,随即并入文渊阁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原明朝翰林院而置,职掌依旧。


官署名。唐设此官,属门下省。掌详正图籍,教授生徒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弘文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壮威将军

    见“十壮将军”。

  • 验看

    选官制度之术语。清制,吏部所选之官员,如不引见皇帝,则由特派之王大臣共同传见,以考察其年力是否胜任,称验看。

  • 建忠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《三国志·朱然传》:“ (然子朱绪) 以父任为郎,后拜建忠都尉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为低于将军、校尉的武官,掌管地方军队和地方治安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朱然传》:“(朱然子)绩字公绪,以父任

  • 掌薪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委人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掌征收野地园圃山泽的赋贡,收取薪柴、干草、果实以及所蓄积的干菜、瓜等物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掌薪中士,正二命;掌薪下士,正一命。属地官府虞部下大夫。

  • 鼓吹丞

    官名。两晋南北朝至唐为鼓吹署次官。隋朝正九品,唐朝从八品下,皆置二员。辽朝为南面朝官。参见“鼓吹署”。

  • 户部总科员外郎

    明朝户部总科佐贰官。洪武六年(1373) 置,二人,协掌科事。十三年罢。

  • 安池监

    官名,汉置,为地方盐官,掌管盐池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孝宣许皇后》:“女医淳于衍者,霍氏所爱,尝入宫侍皇后疾。衍夫赏为掖庭户卫,谓衍‘可过辞霍夫人行,为我求安池盐’。”安池盐:安邑盐池监官。

  • 四率

    官名合称。① 前凉张骏置。《晋书·张骏传》云张骏“赦其境内,置左、右、前、后四率官”。② 即“东宫四率”。

  • 堂食公使酒库副使

    官名,金朝置,正九品,佐库使掌库事及受给岁赐钱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都府

    指节度使。唐朝的节度使,既掌管军队,又管田税民俗,总之是无所不管,故称都府。宋代洪迈《容斋三笔·唐观察使》:“唐节度使,兵甲财赋民俗之事,无所不领,谓之都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