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廉察

廉察

辽金考察官吏的方法之一。辽圣宗统和九年(公元991年)诏诸道举廉能,察贪酷;十二年(公元997年)诏州县长吏,有才能无过者减一资考。太平六年(公元1026年)诏南北诸部廉察州县之官,无治绩者罢之,大小职官有贪残虐民者罢之,终身不录;能清勤自励者在卑位亦听荐拔。兴宗重熙中诏东京留守考察官吏,有廉干清强者上奏朝廷; 又诏外路官勤瘁正直者至考满始代,无治绩者则随时罢免之。金初沿用廉察之制,由皇帝敕派使臣默访百官的贤愚功过。熙宗皇统八年 (公元1148年)遣参知政事秉德等廉察官吏;世宗大定二年(公元1162年) 诏谏议大夫石琚等廉察诸路;章宗泰和元年(公元1201年)遣监察御史分路巡行,考核百官。兴定元年(公元1217年)令每岁两次派遣御史巡察地方,另以他官巡访县令政绩,以行黜陟之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敕葬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大臣、贵戚死,皇帝派宦官监护丧葬,称敕葬。

  • 县马

    县主之夫的称谓。见“郡马”。

  • 稽查科

    海关征税部职员的一种,即外班。见“征税部”。

  • 押运同知

    官名。清朝督理漕粮之官员。隶属总漕。清初,凡南方各省督粮道不能亲押运船抵通,遂由总漕会同督抚于各省同知、通判中选委十六人以代,均秩正六品。执掌督运粮船,管束运军,查禁沿途迟延、侵盗、搀和等弊。抵通后由

  • 参赞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筹办海军事务处所属之机构。宣统元年(1909)设。掌处内一切文牍庶务。置参赞一员掌厅事。辖秘书、庶务二司。二年,改秘书司为军枢司,庶务司为军储司。同年并入海军部。

  • 仪比

    汉朝制度,指获准享有高于本职的仪制待遇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放为侍中、中郎将、监平乐屯兵,置幕府,仪比将军。”指准许享受高于本职的仪制的待遇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放为侍中、中郎将,监平乐屯兵,置莫府,

  • 东路行军都统所

    即“东征都统所”。

  • 制国用副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制国用司的佐官,见“制国用司”。

  • 太子备身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属太子左、右卫坊,由太子备身正,副都督统领,侍卫东宫。九品。

  • 柱臣

    义即重臣,栋梁之臣。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,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赝,皆履正清平,贞高绝俗……斯实中兴之良佐,国家之柱臣也。”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废帝昏悖,猜畏柱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