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秋郎
散官名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置,为钦天监散官,以授五官保章正。十五年废,改依文散官分授。
散官名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置,为钦天监散官,以授五官保章正。十五年废,改依文散官分授。
吏部郎官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吏部郎为小选、为省眼”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说:“至于铨选,其制不一,凡流外、兵部、礼部举人,郎官得自主之,谓之小选。”
官名。太平天国之医官,属朝上职官。详“朝上典官”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四贵姓中的兰氏充任。
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六品,隶上都留守司。职掌同大都警巡院。置达鲁花赤、警巡使各一员,副使二员。
官署名。明置,掌织染之事。主官有大使一人,秩从九品;副使一人佐之。
僧官名。明清置,属僧录司。秩从六品,左右各一人。
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奕蠡王之下。
官名。南北朝时诸王设防閤将军,以保护王和王府的安全。参看“防閤”条。
官名。明朝武职土官,非泛指。设置于湖广、云南、贵州某些苗民区,以当地民族头人担任,世袭。
宋朝诸州役职名。又称知后典。掌受付州县之间往来文书。